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都薈/學好詠春如過好人生/大公報記者 梁靖怡

時間:2019-05-19 03:17:23來源:大公報

  圖:授武不分老幼,葉準把詠春之道,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詠春葉準學會Fb圖片

  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代宗師》

  葉問長子、年屆95歲的葉準經歷人生的高山低谷,從戰火紛飛到大饑荒、「文革」,母親早逝,與父親經歷離離合合,體驗過人生百態,酸甜苦辣。現在的他正享受人生最好的年華,也活用詠春的無招勝有招,豁達、隨意,沒有條條框框去規定自己如何養生。「昨晚我看足球比賽到三點多。」葉準愛看足球,休息時間會攜老伴走遍香港山頭,也不着急退休,能做一天是一天,至今一周還教八堂詠春課。他是如此一位精神矍鑠,聲音洪亮的習武之人。

  學好詠春的秘訣,葉準說有兩點,「一是要有耐心和恆心,最起碼要十幾二十年,看旁邊那位弟子已經學了四十九年。二是要放鬆地去學,學習過程要自己跟自己減壓。」葉師傅說學好詠春如過好人生,對自己的性格或者在社會做事都能做到一樣──就是很有毅力,亦能夠透過詠春隨時為自己減壓。

  授武不留一手 有競爭有進步

  父親是詠春大師葉問,葉準說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地方是學習機會比較多,遇上不懂的可以隨時問;不好的是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壓力,但慢慢就習慣了。記者問他有否遺傳到詠春的天賦,他就笑言,「沒什麼遺傳,最重要的是勤奮,自己多做多思考。」

  今日,葉準師傅已經桃李滿天下,詠春也在廣泛的影視作品傳播中發揚光大。說到與徒弟的關係,他又笑言有苦也有甜。

  甜,是師徒間一開始是陌生,由領他們進門,再看着他們習武有所成,非常欣慰。

  苦,是有些徒弟學有所成後,竟游說其他弟子另起爐灶。

  香港地「寸金寸土」,授武學費是詠春維持武館的命脈,有學生學成後另起爐灶,變身「競爭者」,葉師傅並沒耿耿於懷,秉承詠春精神,授武時絕不會留一手,他心胸坦蕩地說:「我比他先學,應該跟他競賽,自我要求進步。」

  前半生聽理論 後半生教徒弟

  葉準早年在佛山文化館從事文化相關的工作,1957年到南海文化館,組織文化活動。後來內地大饑荒,就投奔爸爸,媽媽早就過世,幾兄妹先後從佛山來到香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一家人離離合合。

  未來港前,葉準沒想過會學功夫,「他(爸爸)從來都沒叫我學功夫,要自己喜歡才學,他不會逼迫我」。他剛來港,就到一家工廠做會計主任,一幹就十幾年,做到退休。

  前半生一直在聽爸爸講理論,想不到後半生以教詠春為事業,葉準師傅說,「看到父親很多徒弟以教詠春謀生,都過上很好的生活,反觀自己快四十歲還沒成家,才發現教詠春是一條好出路」,於是,到將近退休時,他也開始白天上班,晚上教功夫。

  天命之年才「轉職」教詠春,開班授徒至今,葉準笑言年紀大也無相干,「詠春以柔制剛,關鍵是懂得卸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