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80後工程師識「轉身」 灣區創商機

時間:2019-03-18 03:17:12來源:大公報

  「香港人固然有優勢,但不要以為把自己擅長嘅嘢照搬上去,就能夠個個創業成功。其實應該反過來,先看看內地有什麼需要,再把我們的特長變化到滿足到當地需求。」80後年輕工程師陳智敏在大灣區發展,兩度碰壁後調整路向,「不務正業」做資歷顧問,助內地工程師走向國際,「大灣區這麼大、中國這麼大,我們不會找不到機會,但更重要是找對定位,找到熱點、痛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症下藥。」/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陳智敏持有工程師專業資格,並在香港開設工程公司,兩年前在內地開展業務,成立的竟然是國際資歷顧問公司,他自己也拿來開玩笑說,「我確實『不務正業』」。但柳暗花明,「限制」原來可以轉換為「商機」。

  五、六年前,即是深圳前海合作區發展初期,陳智敏已經有意回內地發展,「當時到前海考察,那裏還是爛地一片,聽到要發展『特區中的特區』,有六個沙田那麼大,而且用香港發展模式,覺得機會來啦,好興奮。」不過,香港工程師及建築公司難以取得內地資格,未能參與前海發展。

  思考優勢 另闢蹊徑

  其後,國家商務部在「一帶一路」援建項目引入香港公司承擔項目監理任務,再次燃點起陳智敏的希望,「當時以為做不到承建,應該可以做監理吧,而且我們公司在香港都參與過不少大項目,應該夠資格啦,於是嘗試註冊。但申請表(結果)填不夠三分一資料,因為無內地地址、無內地經驗、無內地交稅紀錄,簡單講,我們『落唔到地』。」

  礙於香港與內地法制不同,香港專業難以在內地「落地」,兩次碰壁,卻觸發陳智敏另闢蹊徑的想法,「既然『一帶一路』項目都需要香港建築專業人士做監理,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呢?」他研究兩地建築專業人士註冊制度後發現,內地在職註冊工程師的認證制度仍有待完善,亦未能與國際接軌,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內地對國際專業工程資歷認證需求殷切。

  做民間橋樑 助走向國際

  「國際專業認證在某程度上是內地工程師的『痛點』,那我們就發揮所長,做民間橋樑,幫他們走向國際,過程中他們需解決學歷互認、諮詢、培訓等服務,這些需求就成為了我們的業務。」陳智敏的商業計劃,在內地兩個創新創業大賽先後獲獎。他看好內地工程師需國際認證的前景及需求,去年陸續在香港、深圳、廣州、茂名設立辦事處,並計劃今年在惠州開設辦事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