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馮國經:港應調整定位 聯合內地企業「走出去」

時間:2018-12-11 03:17:22來源:大公報

  圖:馮國經指出,隨着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香港應積極調整定位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昨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題研討會」上做主旨演講時表示,過去40年是香港貢獻國家,成就自我的40年。他指出,香港過去在貿易、金融等方面協助國家與世界接軌,隨着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香港應積極調整自身定位,發揮新作用,包括聯合內地企業一起走出去,並扮演風險管理者的角色,助內地企業將全球生產基地、銷售網絡聯繫起來,同時把握自由港的定位,成為國際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的平台。

  馮國經憶述,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以貿易為發展根基,為世界各地的對華貿易提供服務。他稱,隨着香港工業家將生產線移向內地,香港的貿易公司亦緊跟步伐,到內地採購商品,利用香港的港口和服務,出口到歐美等主要消費市場,這種貿易模式,將內地製造業、香港服務業的優勢,以及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的優勢結合,形成全球供應鏈,將香港的貿易行業帶到新階段。

  金融發展向來是香港強項,馮國經稱,從1984年第一隻紅籌股在香港上市,以及1993年第一隻H股在香港上市,香港成為了內地企業境外投資的首要平台。時至今日,內地企業已佔本地上市企業數量的一半,市值亦佔港股市場60%,成為香港股市最活躍的參與者,香港同時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融資的首選平台。

  推動人民幣邁向投資貨幣

  馮國經指出,在籌集資金之餘,香港亦為內地企業提供投資和風險管理服務,期後更開始提供人民幣產品的交易和結算,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重要突破,推動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邁向投資貨幣的轉變,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香港亦成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不單是貿易和金融,馮國經續稱,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的製造業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經驗、缺市場網絡,香港工業家隨即大舉北上投資、建廠、培訓人才,開展製造業並出口海外市場,推進國家的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和現代化。同時,香港企業從1980年代初開始進入內地,建酒店、公路、電廠、港口、物流基地、學校,大大提升內地基建及設施的水平,並提升設施管理和營運的現代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