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思穩思安思進是最大公約數─「從港台兩場選舉結果看民心走向」系列評論之五\龔之平

時間:2018-12-04 03:17:23來源:大公報

  什麼是港台兩地民意的「最大公約數」?剛結束的這兩場選舉結果,給出了清晰無比的答案。

  首次參選的陳凱欣之所以能獲勝,不僅僅在於她打出「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的競選口號,還在於提出了許多切中要害回應民意訴求的主張和建議,引起了強烈共鳴。同樣,韓國瑜隻身一人深入綠營,大敗盤踞高雄二十年的民進黨,也在於他撕下了「皇帝新衣」、點出了民進黨所不願承認的「高雄又老又窮」事實,以「拚經濟、顧民生」口號和政綱,深深打動了選民。

  陳凱欣韓國瑜兩人的大勝,絕非「巧合」,而是在於兩人貼近了民心、把握住了民意。民眾厭惡了無日無之的政治爭鬥,拒絕政治動盪,反對社會撕裂,盼望改善生活,對穩定、對和諧、對發展抱有強烈的期盼。陳凱欣在當選後說:「市民不想看到吵吵鬧鬧,希望民生最優先。」韓國瑜於勝選之夜說:「沒有時間再浪費了,要全力拚經濟。」這些「感言」都準確無比地道出了選民心聲。

  陳韓二人的當選,既是兩個各自所代表力量的勝利,更是思穩、思安、思進的強大民意的勝利,這正是香港和台灣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不認識到這一點,繼續迴避問題尋找推卸責任的藉口,不論是香港的反對派還是台灣的民進黨,必將面臨更大的失敗。

  民心思穩 拒絕政治動盪

  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也就沒有穩定的發展環境;失去穩定的發展環境,受害最深的必然是普通民眾。尤其在於,當今世界政經環境的動盪不安,港台居民更加明白,必須維護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任何內耗與政爭只會將香港和台灣推向落後衰敗的深淵。

  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過去數年港台兩地都陷入了嚴重的政治鬥爭泥淖。回歸二十一年來,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東方之珠」在各個範疇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的挑撥下,在一些外國政治勢力的助推下,過去幾年香港發生一件又一件的政治動盪事件。

  長達七十九天的非法「佔中」,以及觸目驚心的「旺角暴亂」,不僅嚴重破壞了香港社會的穩定、損害了香港的整體形象,更踐踏了香港市民最為珍視的法治精神。市民不會忘記香港一夜之間成為「動亂之都」的可怕場景,也不會忘記暴徒是如何挑戰社會容忍的底線。這絕非香港居民所期望的香港,更非香港本來應有的模樣。

  與香港相似的是,台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斷製造政治事件,破壞兩岸關係,企圖進行所謂的「拓展國際生存空間」行動。但這些行為,明顯悖離了台灣主流的民意,儘管一些政客因此而「獲益」,但苦的卻是全體台灣民眾。民眾深深認識到,兩岸關係受到衝擊,台灣是絕不可能有任何的「發展空間」。正因如此,當民進黨意圖重演過去選舉「奧步」,在「九合一」選舉中大打「兩岸牌」時,不僅沒有起到任何效用,反而遭到強烈的抵制。

  港台兩地民眾對反對派以及民進黨長期政治操弄下的政治動盪,早已「忍無可忍」。如果說今年初立法會補選反對派的失敗已經敲響了警鐘,如果說「韓風」在綠營根據地颳起已經反映出民意的憤怒,那麼此次反對派在同一選區的一敗再敗、民進黨在全島的全面敗退,則無疑是一記清脆無比的當頭棒喝。民心不可欺,製造政治動盪,必遭民意懲罰。

  民心思安 抵制撕裂社會

  一個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是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社會能否齊心聚力,決定發展的質量和成效。然而過去數年來,反對派以及民進黨政客為謀私益,不僅製造嚴重的政治動盪,更不惜以各種手段去撕裂社會,嚴重礙窒發展步伐。

  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打着「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之旗幟污名化、妖魔化不同群體,不斷撕裂台灣階層。根據統計,蔡英文在2016年520上任至當年底,立院陳抗就有10場,2017年有50餘場,今年更可能再創新高。幾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亂」,且力道愈加激烈,整個台灣已經到了吵鬧不堪、民無寧日之境。而到選舉之前,更強行推行所謂的「東奧正名」等「公投」,將整個社會的對立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同樣,香港的反對派長期以撕裂社會來作為騙取選票的手段。從早年的「反赤化」宣傳,到近年的極端「本土主義」立場;從「違法達義」的「佔中」,到大學校園「港獨」言行的肆虐;從立法會內的「拉布」與衝擊,到煽動對內地同胞的歧視……在這些挑撥之下,香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對立。同學之間、師友之間、親人之間,有的心存隔閡,有的形同陌路,有的幾成仇敵。社會難以聚焦核心問題,在吵鬧中錯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李卓人在選舉過程中,不斷打出「守衛香港」、「不要大陸化」的口號,又在競選政綱中大肆攻擊抹黑中央政府,所作所為,延續了反對派一直以來的政治伎倆。他們以為可以繼續從撕裂社會中漁利,但選民卻用選票向這種製造對立的做法說不。

  陳凱欣強調的「放下政治爭拗」,以及韓國瑜所說的「不要拚政治」,殊途而同歸,表述雖有不同,但背後所反映出來的強烈民心與民意卻是高度相通的。民意不可辱,政客撕裂社會,必自討苦吃。

  民心思進 期盼大步發展

  只有聚焦發展,才能改善民眾生活;只有摒棄對立,才能推動發展。如果港台兩地繼續在政爭中不能自拔,不僅本身競爭力會不斷下降,民眾的切身利益也必然會遭到嚴重損害。

  「這次選舉,選民用選票告訴執政黨要拚經濟、顧民生。」台灣一名學者在評論選舉結果時說:「民眾要的是兩岸和平、經濟增長、經濟成長果實由全民共享,讓『庶民有感』,民眾要的是民生、經濟。」事實是,台灣的經濟信心創33個月來最悲觀值,不僅如此,民眾消費意願亦持續下降,同樣創了32個月以來的新低。就連陳水扁之子陳致中亦說:「對生活等各方面很不滿,但政府硬說很好,會讓人感覺政府說不聽,讓人不想管陳其邁、林佳龍等提名人選表現好不好,全部就要處罰政府。」

  蔡當局出於其特定的意識形態,不願發展兩岸關係,但台灣民眾的心卻清晰無比。大陸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出台了一系列親台惠台政策,為廣大台灣同胞在大陸的旅遊、學習、就業、創業等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紅利,搭建了廣闊的揮灑舞台。台灣同胞愈來愈認識到,中國大陸充滿了機遇,只有西進融入大陸,才能為自己尋求到更好的平台。根據島內最新民調來看,台灣30歲以下年輕人中願意到大陸發展的比率已經超過半數,創歷史新高。如此強烈的民意,再持阻撓和反對發展的態度,無異於螳臂當車。

  當香港市民飽受高樓價之苦時、當港人期望年輕人有更多發展機會之時,反對派卻站在了民眾的對立面。攻擊「明日大嶼」計劃,反對兩地經濟融合,抹黑「大灣區規劃」,妖魔化「一帶一路」。一方面極力攻擊抹黑中央一系列支持香港發展惠民政策,另一方面更試圖在香港阻撓年輕人尋找融入國家發展的機會,更不斷「帶團」到外國「唱衰」香港。甚至到選舉當日,反對派要員還在電視機面前威脅:「李卓人如果落選,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就不保。」反對派所有的言行,完全是站在時代的反動一面,也是香港發展與進步的最大阻礙。

  就連反對派固有的支持者亦「心淡」而不願出來投票,這足以說明問題。民心思發展,阻撓時代潮流,不會有好下場。

  去年七月一日,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時曾指出:「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今年十一月十二日,習主席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時表示:「希望港澳同胞繼續以真摯的愛國熱忱、敢為人先的精神投身國家改革開放事業,順時而為,乘勢而上,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香港的未來機遇處處,關鍵就在於能否齊心聚力、摒棄不必要的政治紛爭。今年七月十三日,習主席在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代表團時指出:「兩岸是密不可分、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對兩岸關係走近走好的一致嚮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這些重要講話,道出了港台兩地民眾的共同心聲,也道出了港台兩地未來的機遇以及要克服的障礙。

  「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拚經濟、顧民生」,陳凱欣與韓國瑜之所以能取勝,並不在於兩人的競選工程有多成功,而在於他們都貼近了民心、把握住了民意、說出了民眾心聲。而反對派與民進黨之敗,也正正敗於悖離了民意、奪民之利、與民為敵。香港和台灣,都是曾經的「四小龍」地區,儘管發展路向各有不同,但卻陷入了同樣的政治爭拗漩渦,面臨嚴重的發展挑戰。此次兩場選舉結果,實際上是民眾對港台兩地未來發展何去何從的一次集體吶喊。思穩、思安、思進,就是最大的民意公約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