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規劃師讚「明日大嶼」富遠見

時間:2018-10-17 03:16:22來源:大公報

  圖:譚寶堯身處的馬鞍山海濱長廊也是填海得來,而背後的科學園更成為科技發展的搖籃/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填海造地是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法之一,港島和九龍之外,新界不少市鎮亦是填海而來。香港城市設計學會理事譚寶堯1973年加入政府,參與香港規劃,至2010年退休,多年來有份參與建設香港,包括現時住着21.3萬人的馬鞍山等地區,他昨日專程到新界東的馬鞍山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該區不少地方,都是填海得來。譚寶堯稱讚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有遠見;又認為隨着高鐵、港珠澳大橋、西九龍文化區等逐步落成,再過幾年香港就缺乏大型基建,人工島工程建議恰逢其時。

  另一位資深規劃師陳劍安則有份規劃中環至灣仔的填海地用途,他表示,港島由電車路對出一條街,全部填海得來,若只抱着負面的舊思維,社會發展停滯不前,「香港就不是今日的香港!」/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本身是規劃師的譚寶堯憶述,1970年代初期,沙田只是一個約有三萬人居住的鄉鎮,1973年展開「新市鎮發展計劃」,沙田是第一代新市鎮之一;至1980年代,建議在馬鞍山填海,作為新市鎮延伸。翻查資料,整個沙田新市鎮包括馬鞍山,現時總發展面積約為3590公頃,總人口約66萬,馬鞍山約21.3萬,即接近沙田總人口三分之一。

  支持分階段發展

  遠眺對岸的香港科學園,譚寶堯稱,當年科學園只是一個概念,此後發展成為「科學走廊」,如今成為香港科技發展的搖籃。他認為,馬鞍山的規劃是混合不同階層,有公屋、居屋、私樓、豪宅,加上海濱長廊和公園,規劃得宜。譚寶堯稱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有遠見,形容是「好嘢嚟」(好東西),填海1700公頃,也可以分階段發展。對於現時面對的阻力,他嘆道:「現在叫你跟市民談概念,又要花錢發展,自然遇到反對,但城市規劃必須有遠景,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他強調,填海對香港經濟民生都是長線投資,以1700公頃人工島計算,可建26至40萬個單位,供70至110萬人居住,當中七成屬公屋,「可以幫到很多市民上樓」。隨着高鐵、港珠澳大橋、西九龍文化區等逐步落成,再過幾年香港就缺乏大型基建,人工島工程建議剛好,也不會刺激建築費,或令建築工人「一時飽死,一時餓死」,維持香港一定的基建投資。

  金鐘灣仔填出繁榮

  資深規劃師陳劍安,則有份規劃中環至灣仔的填海地用途,他亦是十多年前的共建維港委員會成員(現時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前身)。他表示,香港島由電車路對出一條街,全部填海得來,「上世紀六十年代金鐘的『大佛口』軍器廠街、皇后大道東與軒尼詩道的三岔位一帶,對出全部是海,現時位於灣仔告士打道的六國酒店,也在填海土地上,若只抱着填海是負面的舊思維,社會發展停滯,香港就不是今日的香港!」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