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測量師:「明日大嶼」造地可賺千億

時間:2018-10-16 03:16:24來源:大公報

  為紓解香港的住屋困局和促進經濟發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在東大嶼填海1700公頃,惟反對派拋出「掏空庫房」等理由盲反。有專業人士表示,「明日大嶼」人工島可帶來逾6000億元的賣地收入,扣除填海費用可賺多過千億元,所謂掏空庫房絕非事實;亦有議員強調,香港的發展正是一個填海而來的故事,百多年來填海得來的土地已達逾7000公頃,約200萬人口因而得享安居,所以填海絕對是解決今日香港人居住問題的長久之計。/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楊州

  迫切:20萬人蝸居九萬劏房

  根據地政總署資料,自1852年「文咸填海計劃」開始,香港至今填海7027公頃,幾乎等同一個香港島面積,佔全港已發展用地約四分之一。不過填海這種覓地方式在回歸後放慢了,土地供應嚴重不足,造就全球最難負擔的樓價。香港人愈住愈貴,愈住愈細,根據政府統計處2016年數字,香港人均居住面積161方呎,僅比一個車位大一些,但不及內地和新加坡的一半。目前全港約有超過九萬間劏房,住着超過20萬人。

  反對派早前發起遊行,抗議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造地計劃,所謂理由包括工程耗資五千億元是倒錢落海、人工島日後無法抵禦氣候變化等。前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道破,這些反對理據都流於表面,例如政府的投資不會一次過投入,因此根本不會一次過掏空庫房用作填海。對於坊間指政府應優先收回棕地發展,劉勵超指出,棕地上有眾多經濟活動,居民亦未必輕易接受,因此收回棕地並不容易。他又表示,過往政府過度集中短期土地供應,忽略長期需求,因此填海工程屬正確的長期計劃。

  本身是資深產業測量師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分析指出,東大嶼人工島面積約1700公頃,扣除交通基建配套及社區設施用地,估計有五成土地可用作建屋,當中三成為私樓地,一公頃等於約10萬平方呎,假設地積比率是相對較低的六,樓面面積就多達1.53億平方呎。他說,只要每平方呎賣到4000元,這亦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庫房就可收到6120億元,扣除填海費用仲賺多過千億元。謝偉銓強調,有關數字還未計算興建人工島可帶來的經濟效益同就業機會,以及另外數億平方呎的公營房屋樓面面積,可幫到市民上車及上樓。

  關鍵:做好保育補償持份者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政府提出填海方案,展示有心解決土地問題,有遠見規劃土地儲備工作,應對未來。他又說,過去香港有很多填海造地的案例,如觀塘、將軍澳等,而「明日大嶼」方案中究竟填多少面積是可以討論,讓全民共商推動政策落實。他又說,政府推行政策時,要做好保育工作、補償持份者等,除了長遠規劃外,亦要有短中期措施,解市民之急,如過渡性房屋。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表示,香港需要土地,填海造地雖非唯一方案,卻是可行方案,例如要將生地變熟地、徵用公園等都要十年八載。他認為,政府要有決心、有信心推行填海造地,收集不同意見,從討論中取得新突破。他又建議,郊野公園邊陲地亦可發展,可以起更多公營房屋讓年輕人有向上流的空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