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團結基金:新技術減對生態環境影響

時間:2018-09-14 03:16:26來源:大公報

  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在政府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填海逾1000公頃的計劃基礎上,擴大一倍面積,在大嶼山與港島中間的海域填海2200公頃,創造相當於半個九龍半島用地。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葉文祺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填海可配合新工程技術及預防措施,大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最快11年後有屋可入住。

  葉文祺在訪問中提到,香港未來30年的土地需求達9000公頃,填海能夠一次過為本港提供大片土地,滿足本港長遠發展需要,是增加土地供應不可或缺的一環。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料可提供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當中70%作公營房屋,容納70萬至110萬人。

  葉文祺引述研究指,中部水域在水深、水流都適合填海造島,選址不會與中華白海豚及江豚主要棲息地重疊,亦會避開航道及生態敏感區。考慮到社會關注保育及環境因素,報告建議採用「非浚挖式」填海技術,減少淤泥浚挖及傾倒量,並採取多項保育建議加強保護生態及自然海岸線,例如填海範圍繞過坪洲、交椅洲、喜靈洲和周公島等有保育價值的離島,並預留至少200米緩衝區。

  對於有質疑填海造地需時太長,「遠水救唔到近火」,葉文祺指出,「強化東大嶼都會」可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最快11年內完成,即2029年有房屋供應,強調若要加快填海造地,社會要有共識,並盡快啟動計劃。成本方面,填海造地每平方呎成本約1300元,與新界收地每平方呎1248元至1560元相若;人工島擬興建三條主要道路及三條鐵路連接其他地區,每平方呎成本約650元,但有關基建不只是為人工島而設,更可紓緩新界西交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