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指揮家回鄉 熬一鍋瑞典「心靈雞湯」\虎哥

時間:2018-09-07 03:16:31來源:大公報

  圖:2005年奧斯卡外語片入圍電影《就像在天堂》,為瑞典導演凱.波拉克作品

  《就像在天堂》有一個看起來很爛俗的故事套路:知名指揮家丹尼爾告別舞台,回到了久違的家鄉養病,成為了教堂唱詩班的指揮,他找到了新的人生意義,也幫助了小鎮的居民們。互相成全、重上高峰是這類勵志故事的一般框架,作為2005年提名了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瑞典電影,它秉承了北歐電影的冷峻風格,熬了一鍋非典型的「心靈雞湯」。

  音樂應該啟迪人類心靈,這是男主角的追求。電影切入點卻沒有選擇「啟迪」,而且「走出」。小鎮風景如畫,和諧安寧,耶誕節前夕的冬天,小鎮慣常地包裹在冰雪之中。

  電影開頭,風吹過金色麥田,小丹尼爾在田間練習小提琴,一群小夥伴衝上來毆打他,因感到他與其他男孩愛好不同。對他來說,做自己的代價就是一頓凌辱,以致離鄉背井,人到中年依然無法面對自己。

  故事將唱詩班的大小角色,都設置為典型的「普通人」,表面看起來生活得安穩和諧,其實些許壓抑,如同丹尼爾一樣把自己包裹在過去或現實之中。可怕的是大家習以為常,不覺間變得懦弱,惡情緒就轉化成了冷漠甚至歧視,比如初期大家對有音樂天賦的低能兒的態度,對無意中愛上有婦之夫的女店員的鄙視。她有一句台詞,「你們都知道,我並不知道,為什麼沒人告訴我。」

  過去飽受欺凌,令男主角幼年不敢「做返自己」,成年之後不懂了解自己,他反覆在問「如何才能確定自己喜歡別人」。音樂有了宗教和事業之外的意義,他才可以走出童年陰影,開始自己的感情。飽受家庭暴力的妻子有了自己生活的勇氣、牧師妻子敢於面對婚姻的虛偽、柔順的中年男對幼時同學的言語欺凌表達憤怒,暗戀一生的老先生敢於對自己的小學同學表白。啟迪人心的音樂並不一定要是一首曲子。

  故事好在「冷靜」,Happy Ending並不一定是唱詩班大獲成功,成了全國比賽的冠軍,大家並沒有按照預期唱出與眾不同的歌,卻用最簡單的旋律打動了對手們,一起合唱,這可能是導演覺得應該有的面對人生的態度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