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綜合中新社、環球時報報道:自甲午戰爭至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從中國擄走的金銀、文物數量巨大。多年來,中日兩國學者、有識之士不斷呼籲日本政府將珍貴文物歸還中國。12月7日,由日本有識之士組成的「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在東京組織集會,再次敦促日方將掠奪來的文物盡快歸還中國。部分日本有識之士認為,只有正視並深刻反省侵略歷史,日本才不會再次走上錯誤的道路。上海大學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教授陳文平在線上講座上指出,促進被盜文物返還原屬國是人類道德、正義,以及文明發展的必然,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歸還文物有助中日友好
「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的創立宗旨是希望推動日本返還中國文物,實現日中「歷史和解」,進而推動兩國關係發展。據介紹,「推進會」將徵集民眾簽名後向日本政府遞交請願書,要求日本政府返還日本皇宮內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及碑亭、靖國神社門外兩尊中國石獅、山縣有朋紀念館內的中國石獅等中國文物。
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表示,日本在之前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從中國各地掠奪了大量貴重文物到日本,這是應當被糾正的歷史「負資產」。把文物歸還中國,將對中日友好有很大意義。
「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聯合代表、日本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纐纈厚亦表示,舉辦集會有助於日本民眾對過去的侵略戰爭形成正確認識。日本政府對歸還過去掠奪的文物表現消極,表明其對侵略歷史的反省仍不徹底。推動日本政府返還中國被掠奪的文物,有助於日本清算戰爭責任。通過這樣的行為,對侵略戰爭的認知、侵略責任的敲定這些問題,讓更多的日本民眾能深入廣泛了解。
東京都歷史教育者協議會副會長東海林次男說:「僅僅在表面上,在嘴上說反省戰爭,實際上對他國的侵略行為並沒有反省,不歸還文物就是這樣想法的延續。把歷史真相呈現出來,對做過的錯事進行反省,以此推進中日兩國的關係前行,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