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媒學子在共青墾荒文化體驗園採訪當年的墾荒隊員。\大公報攝
「向困難進軍,把荒地變成良田。」有人並未把它只當作口號,他們曾用行動完美詮釋着這說話。「2024年范長江行動江西行」的學子們來到位於共青城市金湖鄉的共青墾荒文化體驗園。這裏是以「共青墾殖場舊址」為核心,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墾荒精神」為主題的綜合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當跨越半個世紀的足跡漸漸重疊,「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墾荒精神」讓人深深觸動。
共青城市是一個從無到有,從荒灘起步,全國唯一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1955年10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向全國青年發出「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在全國青年墾荒運動的鼓舞下,同年,上海市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從上海出發,來到當時的江西省德安縣八里鄉(後改為米糧鋪鄉)拖溝嶺墾荒種地,在沒有水和電的情況下,這群自願投身祖國建設熱潮的年輕人開墾豆乾田,搭建茅草棚,創建了江西省第一個農墾合作社──共青社。「他們的條件真的很艱苦。」學子曾慶芳感嘆道。
在墾荒VR體驗館,學子們通過戴上VR設備和墾荒隊員對話以及墾荒小能手等項目,進一步體驗共青城墾荒創業的生活日常。學子王楷源感慨地說:「很有意思,這種沉浸式體驗更能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當時的艱苦歲月。」老墾荒隊員倪新華告訴記者,自己從上海來到這裏從不後悔,家裏三代人現在都在共青城生活。 大公報實習記者
尹瑾、李瑩茵、馬見穎、黎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