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七台河依託短道速滑,大力發展冰雪文化產業,整合冰雪資源和石墨烯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圖為國家級短道速滑教練趙小兵在七台河短道速滑訓練場上指導小朋友滑冰。\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東北振興一直是熱點話題,眾多東北小城都在思考如何轉型。位於黑龍江省的七台河市曾因盛產焦煤聞名,是全國三大保護性開採煤田之一。然而,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七台河迎來「她」的高光時刻,原因不再是因煤而興,而是從這裏走出了10位世界冠軍,拿到7塊冬奧金牌,16次打破世界紀錄。因為短道速滑,七台河在中國冰雪體育史上一次又一次創造着輝煌與奇跡,成功從煤炭之城轉型為冰雪王者生產基地,並大力發展冰雪文化產業。\大公報記者 于海江、吳千七台河報道
曾經,與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七台河有煤炭、石墨、黃金、大理石、石灰石等十幾種。煤炭相關產業一度佔七台河市GDP總量的50%以上,50多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煤炭6億多噸。但長遠來看,煤炭產業存在資源衰竭的問題。面對這一嚴峻的課題,七台河提出了「依託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發展理念,並提出轉型體育產業,經過多年的轉型發展,食品、傢具、建材、機械、新材料等非煤產業的支柱地位日益增強。而最讓七台河人引以為傲的當屬早已融入這座城市血脈的「短道速滑」。
城市建設充滿速滑元素
值得關注的是,七台河依託短道速滑,大力發展冰雪文化產業,整合冰雪資源和石墨烯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一批冰刀、雪橇、冰上護具等生產加工知名企業,和場館LED燈光、冰場製冷等設備生產企業。七台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4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91.2億元人民幣,增長1.3%。
記者乘高鐵走進這座有着冠軍城之稱的七台河,這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現在到處都與速滑有關。從高鐵站的外形設計到城市大街小巷,路燈、雕塑、街道名稱、公園等都與速滑有着聯繫,可以說速滑已經融入七台河市民的血液裏。
訓練館掛千雙穿破冰鞋
七台河體育局的王宏斌告訴記者,在2013年之前,七台河沒有標準冰場,但是訓練並沒有中斷,一是在空地用推土機推出冰場,同時帶着學員去哈爾濱訓練。2013年,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的七台河體育中心的室內冰場投入使用,結束了七台河數十年無室內冰場的歷史。
記者在冰場上看到,張傑正在帶領孩子們訓練。這其中,不僅有本地孩子在訓練,還有來自山東、河北等外省市的小學員來跟着張傑學習速滑。「由衷地希望這些滑冰的孩子都能夠為自己而戰,最終實現他們的冰上夢想。」張傑說。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軍館裏,不僅展示了中國冬奧冠軍第一人──楊揚短道速滑;「濛時代」開創者──王濛;折翼天使的翅膀──張傑等,更讓人震撼的是牆上掛着這些運動員穿破的1000多雙冰鞋。館長告訴記者,這只是穿破的一小部分,這些年,至少穿破了10萬雙,這些鞋或許比獎狀、獎盃分量更重、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