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郭若溪深圳報道:在深圳市福田區一處酒店會議室裏,幾百台電腦、電話24小時不停運轉,百餘名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忙碌中。當一個「十混一」的初篩陽性樣本被發現時,就有十組流調員同時展開電話流調,迅速掌握10個受檢者的當前位置,通知社區等第一時間管控人員和場所,同時,採樣隊立即出發對可疑陽性人員重採樣本進行複測。
「流調的要義在一個『快』字,要復原病例或接觸者的行動軌跡,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所以每一個節點都是按分鐘來計算,而且一定要精準。」深圳福田區流調中心首席流調員李學雲說。跟福爾摩斯探案一樣,抽絲剝繭,通過線索弄清傳播鏈條,發現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並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採取精準的防控措施。
「我們每天就是在搶時間、拼速度。」流調員鄭平平介紹,流調員要對每個有可能存在風險的個案、密切接觸者,仔細問詢,採集大量流調信息。可以說,流調信息採集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費時、費力的工作。最高峰的時候一個人一天要打200多通電話,工作量巨大,但必須爭分奪秒。與過去花大量時間整理手寫信息相比,「深圳市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置系統」能方便流調員通過電腦、耳麥進行流調訪談,解放雙手,邊訪談邊記錄。此外,現在有了短訊提醒和系統電話的統一標識,市民能安心接聽流調電話,流調員也能減少解釋工作,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