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青製木版年畫 體驗非遺迎新春

時間:2022-01-26 04:25:32來源:大公报

  圖:三位港青拿着木版年畫與師傅劉鍾萍合影。\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編者按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春節風俗各異,而粵港澳大灣區11城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習俗相類,在文化上同根同源,聯繫緊密。值此新春來臨之際,大公報今起推出《港青體驗傳統年俗》專題報道,邀請在粵港青一同逛逛灣區內地城市,體驗「請門神」、開油鑊、逛花市等年俗,感受濃濃年味,重溫傳統習俗,希望通過這一方式,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進情感上的認同,促進粵味和港味交融共生,煥發更迷人亮眼的魅力。

  「一邊在心裏默念新年願望,一邊均勻地給模版刷上墨汁,然後將紅紙覆於其上,再用工具刷出墨線,雙手從上方輕輕揭開,就可以把門神『請』回家了。」三名在佛山創業的香港青年在佛山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鍾萍指導下,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人生第一幅年畫作品。他們還打算親自製作一些年畫送給香港的親朋好友,祈求新的一年粵港早日恢復通關,祝願廣大香港青年虎年「虎虎生威」、事業有成。劉鍾萍還介紹,這一張張朱紅做底、描金帶紅的年畫,製作過程繁瑣精密,需要經過20多道工序。\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胡若璋

  農曆新年之前「貼門神」,是粵港澳地區家家戶戶的習俗,在東南亞及世界各國華人聚居地都有一定影響。創始於明代永樂年間的佛山木版年畫,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並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時候,春節前長輩都會買一些揮春、門神之類的貼在門窗上,看到這些會覺得非常親切,不過以前沒了解過製作工藝,一直以為是印刷品。」工合空間CEO、港青葉興華一想到「花花碌碌」的門神,就會想起童年時農曆新年全家人齊動手祈求來年好運的場景。到佛山創業後,他才知道香港的年畫大多來自佛山。

  穿過佛山市禪城區普君南路,拐進一條熱鬧的小巷,隱藏在市場旁邊的佛山木版年畫百年老舖現於眼前。「地膽」朋友告訴葉興華,這曾是「年畫一條街」,鼎盛時有二三十家作坊和大量家庭加工戶,所製年畫遠銷海內外。可惜,20世紀30年代後漸次蕭條,甚至停產,直到1975年恢復生產,產品主要出口。1998年馮氏年畫舖重新開業,但到如今,仍只有馮氏一脈還在堅守。

  走進年畫舖,舉目皆是一張張描金帶紅的年畫:墨色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狀貌,金粉的紋飾為畫面添了幾分富麗堂皇,配上「萬年紅」的底色,滿溢着歡天喜地和大福大吉的寓意。在劉鍾萍的介紹下,葉興華了解到佛山年畫分原畫、木印、木印工筆三種,一張年畫需要經過20多道精密繁瑣的工序。

  傳統文化也可以年輕新潮

  最讓葉興華感興趣的是劉鍾萍最新設計的兩幅「瑞虎」年畫,一幅上方中央書寫「瑞虎送吉祥,福雲兆豐年」,一隻全部由線條構圖而成的老虎極具設計感,厚重的線條又讓老虎增添了幾分萌趣;另外一幅「門神騎虎」參考趙公明相關題材年畫的構圖和姿態,但特意採用了童子形象,大量使用了銅錢、鯉魚等寄託美好寓意的吉祥圖案,還增添了羽毛鈴鐺的卡通設計,與老虎的大眼互相呼應,為畫面增添意趣。這些創新設計,顛覆了葉興華對年畫古板的印象。

  廣州斐想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港青留振江「解鎖」了一個新世界:原來以為木版年畫都是「老古董」,沒想到不僅看到了逢考必過的「考神」、求姻緣的「脫單神器」、求添丁的「二胎三胎神器」,還有利是封、撲克牌等,留振江第一次知道「原來傳統文化也可以這麼年輕新潮。」這些新潮作品,都是劉鍾萍的探索所得。劉鍾萍師承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佛山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馮炳棠。劉鍾萍記得師父生前曾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佛山木版年畫重新被大家用起來,而不僅是被收進博物館裏。」在劉鍾萍看來,讓傳統藝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傳承,這要根據現代審美和生活需求,對木版年畫重新詮釋。

  2016年,劉鍾萍到清華美院學習,歸來後便開始籌辦老舖每年的「年畫公眾開放日」活動,創立了國潮新品牌「解憂年畫舖」。這次與香港青年的「偶遇」,作品得到認可,也讓劉鍾萍更有信心,「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年畫就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不僅可以喚起更多人的回憶,還能吸引他們參與到保護和傳承中,碰撞出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