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太空授課/天宮今開課 揭秘微重力物理奧妙

時間:2021-12-09 04:29:41來源:大公报

  圖:「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發來授課預告。\視頻截圖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本次在400公里天外「最高」講台的授課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中國科技館為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等8個項目,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在2013年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中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中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天鏈」護航 保障視頻流暢

  在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看來,從工程技術方面來講,太空授課最大挑戰是通暢的通信鏈路,要保障視頻清晰不卡頓,需要「天鏈」中繼衛星、空間站、地面測控站密切配合。他在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說,太空授課用的輔助教具需要通過天舟貨運飛船或隨神舟飛船乘組送上空間站。儘管天舟飛船能搭載6噸多的物資,但大多數是航天員生活所需消耗品、科研用品等,留給教具的空間不多,需要精打細算。

  2013年王亞平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是在相對狹小的天宮實驗室,此次的課堂則移師到天和一號核心艙。楊宇光表示,雖然核心艙容積約50立方米,但空間大部分是被航天員的科研、生活用品和空間站運行設備所佔用。與地面授課相比,教具重量、體積都有限制,需經特殊設計和考慮,教具在運送過程中,還會經歷超重和劇烈振動的惡劣環境,因此要事先對教具進行振動實驗等考核。此外,太空授課必須考慮失重環境的影響,比如必須保證教具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航天員在失重條件下攝像如何保持穩定,都需要練習。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的社會效益已凸顯。楊宇光說,8年前6000餘萬中小學生收看了直播,如今有些人已經畢業,甚至成為了航天人,此次「天宮課堂」開講,是對過去的延續。此外,相比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此次授課的展示空間更大,通信保障技術更加成熟,可以進行更充分的天地互動。航天員在繁忙的任務期間進行太空授課,亦體現了國家和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對太空科普教育的重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