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裝備更新備份變主場 東風着陸場首迎航天員

時間:2021-09-18 04:26:38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安全回家,中國空間站首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用「堪稱完美」來評價此次任務,他表示,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創了中國空間站載人飛行的新時代,堅定了下一次長達6個月載人飛行任務的信心,拉開了空間站建設的大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返回階段,載人航天工程啟用曾為備份着陸場的東風着陸場,並採用新型測控手段等方式,為今後航天員打造出了一條更加安全、順暢的回家路。

  此前的神舟飛船採用「標稱彈道」的返回方式,這種返回方式需要提前預定返回時間,發射前確定瞄準點,對時機的把握要求非常嚴格。這樣「定時定點」的返回方式,已不能夠滿足空間站時代航天員頻繁往返和應急返回的需求。為此,在神十二返回任務中首次採用「動態適應」的返回方式。返回前確定瞄準點,地面發起標準化返回流程後,根據實時彈道預測並進行動態調整,以實現精準返回控制。

  驚心動魄 返回艙穿越「黑障」

  「它的意義主要在於,以後航天員在軌時間長,隨時都可以具備返回條件,只要星下點軌跡能夠滿足回着陸場的條件,隨時都可以回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二號任務副總師胡國林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這樣的「動態適應」返回方式,意味着只要航天員完成了任務,就可以返回地球。

  返回階段的「黑障區」是任務中最驚心動魄的環節。在長達2分鐘的穿越黑障區過程中,空氣密度越來越大,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使其底部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

  據介紹,此前神舟飛船返回普遍採用標稱彈道升力式返回,此次基於動態適應和天基測控,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過程中以升力式作為返回手段,以預測制導作為控制方案,可以對運動姿態進行自主調整,特別是穿越大氣層「黑障」階段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得到大幅提升。

  在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任務中,東風着陸場作為載人飛行任務備份着陸場,此前曾迎接過嫦娥五號採集的珍貴月壤,但迎接航天員還是首次。載人航天工程着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表示,與此前的四子王旗着陸場相比,東風着陸場具有很多優勢,包括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着陸場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

  酒泉建最安全溫暖航天港

  神舟十二號返回前,東風着陸場已經先後組織四次全系統搜救回收綜合演練。在昨日的實戰中,也成功驗證了着陸場的各項能力。卞韓城表示,東風着陸場提出了跟蹤測量、立體連續、落點預報、快速準確、搜索救援、艙落人到的搜索回收任務預定目標。

  「中國的載人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最後又回到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是我們的光榮,所以我們要建設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航天港。」卞韓城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