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傳承文脈/粵劇作紐帶 增灣區情感認同

時間:2021-04-22 04:24:37來源:大公報

  圖:粵劇《仙姬送子》劇照,倪惠英(右)扮相驚艷。/受訪者供圖

  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並存、共融、共發展的一個好地方,正是香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留,和內地的創新發展結合在一起,為粵劇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讓粵劇成為粵港澳的文化紐帶,成為灣區人的精神家園。」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希望,粵港澳三地未來能繼續攜手保護、傳承粵劇文化,留住粵劇的獨特性,讓大灣區的年輕人可以從中追根溯源找到「祖宗」。\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粵劇,早期稱廣東大戲,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並傳播到東南亞、美洲、大洋洲、歐洲等華人華僑聚居之地,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本土誕生發展的地方劇種,也是中國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

  粵劇也是香港與廣東聯繫最為緊密的一個紐帶,無論是早期頻繁往返於粵港澳三地的省港班,還是粵劇大師紅線女上世紀50年代從香港回到內地發展,或者是標誌着粵港澳三地粵劇交流恢復的1979年廣東粵劇院組織粵劇交流團赴港澳演出,以及今天廣東一些粵劇人到香港扎根發展,都彰顯著粵港兩地粵劇交流之密切。

  香港文化多元 演出百花齊放

  倪惠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經常到香港欣賞《帝女花》《再世紅梅記》等經典劇目,「香港粵劇有獨特的風格,尤其是在傳統經典劇目的表演上,表演風格和唱腔音樂都得到很好的保存。」倪惠英說,正是因為有香港的傳承和發揚,有內地的創新和嘗試,雙方相互借鑒、吸收互補,為大灣區的粵劇傳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讓粵劇成為粵港澳的文化紐帶,灣區人的精神家園。

  香港文化市場百花齊放,粵劇、京劇、西方歌劇以及本土話劇共存。每次到香港觀劇或者演出,倪惠英都會被香港觀眾的熱情所感動,「我曾經到香港八和會館看過排期,幾乎每天都有粵劇粵曲演出,可以看出粵劇粵曲是港人的一種文化生活需求」,倪惠英從這個細節窺見了香港文化的沉澱,以及中西文化共存共融共發展的繁榮,她認為這種文化消費的群眾基礎,是香港可以建設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一個基礎性保障,也是她從不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重要原因。

  粵港藝術家共編粵劇大全

  「天下粵劇一家人」,倪惠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為粵劇藝術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粵港澳三地粵劇人有責任做好傳承工作,共同傳承和弘揚一流的傳統文化,為建設文化灣區助力。為此,倪惠英近年全情投入到《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整理編纂工作中。

  據介紹,《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2017年9月啟動,設置「做打卷」「唱念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五大卷,目前已完成「做打卷」「唱念卷」,預計2023年全部完成。倪惠英表示,包括來自香港的阮兆輝、何家耀、鄭敏儀、鄭衛國等粵港澳三地1000多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編纂工作,充分體現了粵劇人「八方和合」的團結精神。「我們的戲曲作品蘊含了包括忠孝禮義、真善美等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希望《粵劇表演藝術大全》成為大灣區人的文化遺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