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灣區科技創新 堪比美國三藩市」

時間:2021-04-20 04:24:41來源:大公報

  圖:謝智衡(右)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外科教研室教學主任、脊柱微創中心主任李春海探討醫療VR設備的臨床使用體驗。\新華社

  【大公報訊】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製造名城」──位於東莞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下稱「機器人基地」),已孵化80個創業實體。其中,有近30個香港畢業生在這裏創業,孵化了多個獨角獸科技企業,謝智衡是其中一個。他創辦的秒智科技主攻醫療機器人,有望成為業界獨角獸科企,「粵港澳大灣區在開放性和創新性上,堪比美國三藩市灣區!」這是吸引謝智衡在這裏創業的理由。

  綜合南方網、南方都市報報道:謝智衡是土生土長的香港「80後」青年。畢業後,他曾去過上海、深圳發展。2019年,經朋友介紹,他了解到東莞的機器人基地。「這裏可以找到大面積的場地,相關政策也很支持機器人企業的發展。」謝智衡說,除此以外,東莞的供應鏈優勢也是他決定在此落地的重要原因,「我們與東莞的硬件加工企業有深入的合作,把生產基地設在這裏,往來會比較方便」。

  去年疫情期間,妙智科技與東莞華南創新研究院合作,在兩周時間內共同研發抗疫衛士測溫系統軟件及硬件,在松山湖中學及美國多個汽車工廠投入使用。目前,妙智科技部分產品已落地60多家醫院,包括北京304醫院、廣州南方醫院等,並通過AI系統處理數千個案例,為醫生提供量化的手術參數和引導系統。

  手術機器人的研發牽涉到很多方面,包括算法、軟件產業化、硬件製造。謝智衡認為,算法方面香港相對來說較有優勢;軟件產業化方面,深圳的速度是全國最快的;而硬件方面,東莞的廠家能滿足快遞定製的需求,「所以我們的外殼工具、手術工具,還有一些高精度的定位表,都是在東莞這邊進行加工的。」最後,成品醫療器械的臨床測試與註冊的過程是在廣州進行的。註冊後,產品還可以到珠海去進行國際性展覽。「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要完成這樣的一個產品製造流程,必須要依賴灣區多個城市的優勢。」謝智衡說,通過地區合作,也縮短了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周期。

  產業鏈完整 縮短研發周期

  據悉,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周期一般為3-4年,但妙智科技去年6月開始設計的一款機器人,現在已經送檢,預計今年12月完成臨床測試,只花了約一年半的時間就進入到臨床階段。謝智衡說,除了產業鏈的支撐,松山湖機器人產業聚集的氛圍也讓他們迅速成長起來。「我們認識了很多機器人企業,跟他們進行經驗交流,對我們自己的成長也很有幫助。這種人才密度、交流度是很難得的,其實跟硅谷很像,所以我覺得大灣區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個高科技灣區的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在開放性和創新性上,堪比美國三藩市灣區!」謝智衡說,例如近日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了「港澳藥械通」新政,香港的藥品及醫療器械也可以申請進入內地市場,「這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利的」。

  雲鯨科技總經理張峻彬在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畢業後,毫不猶豫選擇了來東莞創業,入駐機器人基地。「東莞的生產製造能力強,生產打樣速度快,對我們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張峻彬說,機器人基地的建設,也吸引了不少海內外的人才。「我們公司大約有10名港澳員工,他們具備國際視野,在參與產品設計時能提供很好的意見,以契合市場的需求。」張峻彬希望可以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加入公司,積極研發、打造更多革命性產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