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名揚海外/絲綢霓裳驚艷四海

時間:2021-01-12 04:24:39來源:大公報

  編者按:明清以來,東西航路開通,絲綢成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粵港澳灣區運銷到世界各地。攜手完成絲綢外銷的過程中,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並帶動了金融、旅遊等專業服務行業的發展。三地正聯合舉辦《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正在廣州展出,並將到港澳巡展。本報道以展品為基礎,將分別從絲綢外銷、網紅打卡等方面,追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同根同源、同聲同氣的深厚歷史淵源,回顧同甘同苦的三城共同記憶。

  民國初年的某個午後,一張來自南洋的訂單被放到香港某絲行的櫃枱,「花頭」(負責接單、分發外包的人)將它派給了廣州的作坊。半年之後,一套巧奪天工的釘金繡服飾完成,「花頭」小心翼翼將它帶回香港,再送回南洋客戶的手中。這不過是明清以來絲綢出口的一個片段。小小絲綢,通過粵港澳三地聯繫走向世界,讓外國認識神秘東方大國的藝術,而粵港澳也因為絲綢外銷,攜手創造了近代至今三地手工業輝煌。\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胡若璋

  展覽中有一塊來自清朝的黃紗地彩繪花卉紋匹料。黃紗為地,上面用明亮多彩的礦物顏料繪製了纏枝花卉,花卉生動寫實,枝條妙曼舒捲,色彩過渡自然,具有濃郁的洛可可風格。經過300年的時光洗禮,匹料依然艷麗奪目,遙想當年被當成壁紙裝飾在歐洲貴族的房間中,該是何等的奢華與浪漫。手繪絲綢,可以追溯到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與帛畫不同的是,廣州產的手繪絲綢專門供應海外市場。

  絲綢,古代中國用蠶絲織造的紡織品,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絲綢出口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1世紀的某天,古羅馬凱撒大帝穿着燦若朝霞的絲綢長袍進入劇場,絢麗奪目的光澤「亮瞎」了眾人的眼。從此,「一寸絲綢一寸金」,貴族男女爭相穿着用中國絲綢製成的衣袍以彰顯身份。

  這是中國向世界遞出的第一張名片,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絲綢從西漢的長安沿着絲綢之路傳向歐洲。自此之後,西方國家關於絲綢的Cosplay,從未停止。為了滿足歐洲的市場需求,珠三角地區大小作坊創造性生產出眾多新品,如手繪絲綢、釘金繡、珠繡等。這與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強調傳承與創新的世界貿易中心建設可謂是異曲同工。

  同根同源 打造出口產業鏈

  事實上,早在兩三百年前,生活在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的工匠,就已經有了主動滿足世界市場需求的意識,隸屬廣州府香山縣的澳門和隸屬廣州府新安縣的香港,先後成為廣州的外港,三地之間已經有了初步的分工與合作。在《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策展人白芳看來,這是明清時期粵港澳三地絲綢外銷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這種合作,至今從未間斷。鴉片戰爭之後,香港逐漸取代澳門成為廣東商品出口的中轉港口。改革開放後,從香港引進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更是帶動了整個珠三角紡織業的騰飛。

  歷史上的絲綢外銷,見證了粵港澳三地手工業的輝煌和貿易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世易時移,然絲綢貿易不斷,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絲繡技藝依舊在傳承中發展,成為人文灣區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下,期待粵港澳之間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攜手再創灣區手工業的輝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