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灣區「菜籃子」產品掃掃便可「一碼溯源」\網絡圖片
疫情之後,市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而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台,只需要掃掃二維碼就能為蔬菜「驗明正身」。在廣州一家超市的蔬菜專區裏,貨架的蔬菜無一例外都有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標識和二維碼。原來,這都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台的蔬菜。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使用供港澳蔬菜的管理體系和檢驗檢疫標準。包裝膜上的二維碼相當於菜籃子產品的「身份證」,消費者只需掃一掃產品包裝上的溯源二維碼,即可獲得產品的種植基地、法定檢測監管機構出具的質量安全檢測報告等信息。「掃掃二維碼可以追溯產品的質量,買賣雙方都更有信心。」劉阿姨是廣州菜市場銷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蔬菜的檔主。她說,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產品多達84種,品類十分豐富。
記者拿起一個番石榴,打開手機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看到產品名稱:「胭脂紅番石榴」。同時還附上來自廣州海關的檢測報告,除了有水果產地農場的信息外,還特別詳細地列出了所用的檢測方法。在檢測結論處還蓋上一個紅色的公章,令人安心。
小小的二維碼,同時還能掃出公司營業執照、基地生產的實時視頻等。湛江樂田公社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之一。公司總經理吳志德告訴記者,掃掃包裝上的二維碼,還能直接進入田間視頻監控。「即使颳颱風,客戶也能在手機看到農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