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網羅萬象\地攤催發財夢 必殺技多籮籮\大公報記者 周琳

時間:2020-06-07 04:24:27來源:大公報

  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就業危機,內地多個城市放寬了對「地攤經濟」的管制。但火了的不止地攤概念股和擺攤神車的銷量,還有相關話題網絡熱度及網民創作熱情。#假如你目前的職業去擺地攤#話題連續幾日衝上熱搜榜,網民們發揮創意自由創作,聯想各色職業轉戰地攤致富的形式,以漫畫、圖片、短視頻等方式呈現。數據顯示,近7天「擺攤技巧」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比暴漲655%,達到10年來最高值。

  最近,一本被稱為「地攤經濟學專著」的PDF文件在各微信群中廣為流傳,其中傳授了各類地攤熱賣商品和吆喝技巧,同時也不斷有人在網上分享自己城市的擺貨地點。微博上,不同職業者設想自己未來的擺攤生涯,幽默的同時也一針見血:HR可以轉行算命,因為擁有十年看人不走眼的經驗;程序員可以轉行賣假髮,因為禿頭概率高;運營適合賣鍋,因為一直為人「背鍋」;而老闆則應轉行賣大餅,因為平生就靠「畫大餅」安撫員工……

  地攤經濟是當下中國應對就業率和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網上到處可見各地擺攤文化復甦的新聞,在江西省九江市,一些商販陸續接到城管人員的電話,鼓勵他們在指定地點擺攤;在河南鄭州,許多市民晚飯後便開着私家車去夜市,敞開後備箱擺攤。其中一名攤主是普通的辦公室職員,利用下班時間擺攤,每日增加了近千元的額外收入。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八十年代初,八百多萬知青返城,城市沒有那麼多就業崗位。解決過剩勞動力只好放開政策,允許知青做點小買賣。「擺個小攤,勝過縣官,喇叭一響,不做省長」,手術刀不如剃頭刀,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這些當時廣為流傳的民謠,創造了一批批如馬雲、柳傳志、任正非這樣的「個體戶」。

  在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這三個字象徵了「自由與希望」,如今,伴隨着數字化經濟的興起,成為自由職業者也是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目標。數據顯示,54%的95後理想職業是網紅和主播。地攤經濟,提供了自由和展現個人特色價值的渠道,真的可以為年輕人所嚮往。

  「擺地攤」這個政策確實是一個舊瓶,它能否裝上「新酒」要看「後浪」。時代在發展,技術在更新,他們一定會用新的思想和方式將「新經濟」裝入其中。

  數字時代打造新型地攤

  除了躍躍欲試的網友,也有人提出疑問,線上網購已經很發達了,為什麼還要發展「地攤經濟」?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靖一認為,地攤經濟體現了經濟學中的長尾理論(即積少成多)。網店經營是「贏家通吃」,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和流量,新店家可能在線上開一個月都賣不出一件商品。相比較而言,線下恰恰是一個經營者的長尾市場,擺攤總能有一些營收。

  王靖一指出,當前是數字經濟時代,與80年代的地攤經濟不同,如今的個體商戶能夠有效解決現金管理和流水記錄問題。第一,使用現金、持有現金有很高昂的成本,數字技術能夠幫助規避這部分成本;第二,記賬功能所帶來流水管理智能業務分析會幫助經營戶提升經營效率;第三,業務可以實現更多擴展,通過經營流水沉澱,從而享受保險、貸款等更為豐富的金融服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