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國情教育\教育銜接造英才 家國情懷傳世代

時間:2020-05-29 04:27:14來源:大公報

  圖:特區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交流團,圖為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網絡圖片

  為了讓孩子可以接受全面中國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香港家長林先生讓兒子轉學到廣州讀書。「內地的師資素質、文化氛圍和教育質量,會比香港更讓我放心。」不少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認為青年必須加強了解國家的歷史和國情,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在投入國家建設的同時尋找自己的發展機遇。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要構建大灣區基礎教育銜接協同的大體系。也有代表說:「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學生而言,就是認識祖國國情最好的窗口。」\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報道

  「孩子的成長,家國情懷是必不可少的。」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德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國樂告訴大公報:「如果沒有對歷史的認識和尊重,就會弄不清楚現狀,容易陷入迷惘,繼而誤入歧途。」繆國樂認為,國家的未來寄託在青少年身上,大灣區要打造人才高地,離不開對人的正確價值觀的培養。「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學生而言,就是認識祖國國情最好的窗口。」

  內地就讀港生增多

  繆國樂是廣東一所民營教育集團的董事長,他對教育問題有深切體會。受香港暴亂事件影響,集團去年以來陸續多了主動到內地學校就讀的香港學生。「現在香港學生數量約佔我們學校的5%。」繆國樂說。

  「孩子並非天生對歷史冷感,最主要看校園環境是否提供這樣一種平等的學習氛圍。」繆國樂留意到學校裏的香港學生,對國家歷史課程內容接受程度很高。部分香港學生到學校一段時間後,會對過去所接觸的東西有所反思。

  逐步實現學制銜接

  「這次兩會期間,我們提出了很多建議,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中國國情和歷史的教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告訴記者。陳勇認為,只有讓年輕人了解歷史,才能對整個國家有更加客觀的認識。「要改變年輕一代,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教育。」

  「愛國的方式可以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陳勇認為,感性就是對國家歷史和民族歷史的認知,需要加強歷史教育和國情教育。而理性的認知也可以有多種方式,讓香港與內地的發展聯繫起來。為此,他提出支持香港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內地主要城市可以參考深圳及相關城市的做法,優化相關手續,包括辦理入學及各項證明,讓港澳學生可以接受當地中小學義務教育。」

  「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表示,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首先要構建大灣區基礎教育銜接協同的大體系,逐步實現學校學制銜接、培養目標銜接、教學內容銜接等。

  香港家長林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在廣東一所中學的港澳子弟班入學一年來,叛逆的思想改變了不少。「最起碼他對祖國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也會覺得自己畢業後能在大灣區有自己的機會和出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