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危城英雄

時間:2020-02-26 04:24:27來源:大公報

  圖:在抗疫一線的護士在臉上貼「人工皮」,以減輕護目鏡和口罩對臉部的壓力\新華社

  封城那一刻起,武漢的抗「疫」之戰已悄悄打響,當地8萬名一線醫護以及由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無數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一路逆行,投入到抗擊毒魔前線的戰鬥中。他們直面病毒,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爭奪生命。一個又一個逆行者的身影,為這座正在歷經磨難的城市平添一抹溫暖和希冀。「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公報記者 俞鯤、盧冶、鄧泳秋、郭奕怡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是此次疫情中接診新冠肺炎病人最早、最多的醫院之一,該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劍自12月底便開始了與死神爭奪新冠肺炎病人生命的戰役。最高峰時期,他帶領的搶救團隊要管理十多名危重症病人,剛搶救回一名病人,另一個床位又有病人心臟驟停,此起彼伏。「查房、制定方案、搶救病人。」這是夏劍的工作軌跡,單調卻驚心動魄。

  大敵當前 暫別女兒火線衝鋒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移動心肺儀(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當時屬湖北省首例。隨後,爭分奪秒的努力、挑戰極限的嘗試讓許多命懸一線的生命,有了重生的希望:借助人工心肺技術,武漢72歲何爺爺博回一命;黃岡53歲的胡先生康復出院;江西30歲的李先生重獲新生……

  夏劍回憶,在救治病人的日子裏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只記得小女兒在2019年11月30日出生,而他自1月10日離家起,已有40多天沒有看到女兒了。

  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還有堅強的護士,她們是與患者日常接觸最頻密的一群人,打針、輸液、上心電監護、測血糖、血壓、體溫等都是護士處理,她們被感染的風險極高。

  1月20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心內科護士長高娟被確診,同事們非常擔心,有的甚至陷入崩潰邊緣。得知大家士氣低沉,樂觀的高娟在隔離病房通過網絡鼓勵道:「我親愛的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大型戰鬥未能陪大家始終,恕我先贏了病毒再來!」

  星夜馳援 各地醫護紛紛請戰  

  自武漢封城後,民眾人人自危,似乎連呼吸都被裹在未知的風險裏。有人想盡辦法出走,有人卻挺身而出進城。1月24日,上海、江蘇、四川等地的多家醫院的醫護率先馳援武漢。隨後,全國各地的眾多醫護也紛紛請戰,一封封按滿紅色手印的《請戰書》感動了國人。

  2月16日上午,武漢下雪了。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醫院首批馳援武漢的醫生鍾真溪、護師劉金艷以及護士李巧玲無暇欣賞雪景,他們在由武漢客廳改造而成的方艙醫院裏忙碌地度過了這一天,不知不覺他們已「出征」一周了。

  鍾真溪是三人中率先入艙工作的,他被分配到A廳B區。A廳是艙內最大的廳,約有600名病人,但加上他一共才6名醫生,除了要處理原有病患開醫囑、寫病歷、做檢查等工作外,還要負責病人出院、轉院、收治等。

  「第一天感覺真的累,工作時很忙很忙,根本感覺不到時間流逝。」回到酒店房間,雖然又餓又渴又累,但由於胃已餓得太久有點不舒服,他毫無食慾。不過當看到李巧玲和劉金艷為他提前熱好的晚餐,他的心一下子暖了,並安慰自己:「沒事的,多上幾天班,習慣就好了!」

  據官方數據,截至2月20日,有32572名醫護奔赴武漢前線,他們努力克服恐懼,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力量,拯救這座被疫症侵襲的城市。

  無償出車 24小時待命接送

  在這些奮戰一線的醫護背後,還有一群普通的志願者,他們每天凌晨出門、手機24小時待命、自願與家人隔離,無償承擔起了護送醫護、市民出行的任務。

  「封城之後,老百姓出行怎麼辦,我們是司機不能坐視不管啊。」大年三十,張少華與丈夫徐和林主動聯繫了東風暢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抗疫應急工作小組:「我們要當志願者負責老百姓的出行。」

  張少華隨後被分配到了黃浦社區,負責接送居民以及運送物資。她的日程安排得很滿:每天八點半前要趕到黃浦社區,到蔬菜分配站把蔬菜拉回、幫居民買藥、送社區內的醫護人員上班、護送非發熱病人、孕婦去醫院,晚上再將這些人接回。

  熬過了劍拔弩張的第一個14天,張少華與居民們的心情都有好轉,在車上不再聊疫情,開始閒話家常:「有一位39歲的小伙子患有尿毒症,要經常去醫院透析,他對我說如果不是疫情耽擱的話是準備到外地換腎的,他還跟我講了很多未完成的理想……」說着說着,張少華聲音有些哽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