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公訪談\吳小麗:政府下單 民間服務 街坊滿足

時間:2019-12-13 04:25:21來源:大公報

  圖:吳小麗講述澳門回歸當天慶祝活動情景 大公報記者吳偉楠攝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回歸20年來澳門的變化,那一定是『滿足』。」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以下簡稱「街坊總會」)理事長吳小麗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如是說。1998年,她隨家人到澳門定居,經歷了澳門回歸以來的種種變化:從工作難尋到低失業率,從黑幫橫行到社會穩定,再到如今澳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照顧到。今年上半年,街坊總會活動及服務總人次達137.8萬,是澳門人口的兩倍。她表示,街坊總會約七成經費由澳門特區政府提供,回歸後「政府下單、民間服務」的合作模式為澳門民生改善提供強有力保障。\大公報記者 程相逢、馬琳(文) 吳偉楠、孫銘澤(圖)

  1999年12月20日一大早,正在學聯工作的吳小麗組織了百餘名學生趕到關閘廣場,準備迎接解放軍進駐。吳小麗回憶道,當天中午,駐澳部隊車隊齊聲轟鳴,緩緩駛過拱北口岸。「看到解放軍的那一刻,不止親切,還特別有安全感。」

  生於香港的吳小麗,1998年隨家人到澳門定居。「當時澳門經濟真是不太好,我嘗試投了十幾份簡歷都石沉大海,治安也很差,經常有搶劫打架這些事。我希望回歸能讓生活有些改變。」吳小麗說。

  社會穩定激發民生需求

  回歸後,澳門社會確實如吳小麗期待的,發生了積極變化。「治安變好了,經濟發展很快。安老、託幼、醫療、教育等多元化的民生需求都被激發出來,這些都反映在街坊們對我們街坊總會服務的需求上。」

  澳門被稱作「社團社會」,平均每百人就有一個社團。眾多社團中,吳小麗所在的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在民生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當初街坊總會之所以成立,其實與澳門回歸息息相關。」吳小麗介紹稱,上世紀80年代,得知澳門將回歸,街坊會成員們認為應當聯合起來,共同商討如何推動澳門回歸以及回歸後的過渡。於是在1983年應運而生。

  「回歸以後,澳門特區政府特別支持民間社團開展工作,我們有機會不斷擴展社區服務職能。」吳小麗說。從成立之初街坊間的守望相助,到為街坊提供全方位社會服務,街坊總會的全面發展得益於回歸後澳門逐漸形成的「政府下單、民間服務」的公益模式。吳小麗介紹,街坊總會約七成經費由澳門特區政府提供,其餘經費來自基金會和社會捐助。

  感恩祖門關懷與支持

  有分析指,在提供社會服務上,澳門政府有充盈的財政資金,並始終秉持「合作夥伴關係」理念,在設施、資金、技術及人員上給予民間社團最大幫助,且對社會服務提供不作業務干擾。兩者互相尊重、信任的良好關係為澳門民間社團提供高質量社會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身為澳區全國政協委員的吳小麗也感受到中央對澳門的深切關懷。在全國兩會上,吳小麗提過有關內地與澳門合作的兩份提案。「一個是關於在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建立環保聯防機制,現在已經開始落實了;另一個是希望在珠海灣仔和澳門之間建立一條行人隧道,也收到了答覆。國家很重視我們的意見,回復也很及時。」

  「內地體量這麼大,事情那麼多,但我帶到全國兩會上的每一個建議都能得到認真,及時的回饋和督辦。」吳小麗感慨道,中央對澳門真的很關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