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六百餘件文物講述歸國故事/大公報記者江鑫嫻北京報道

時間:2019-09-18 04:24:35來源:大公報

  圖: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北京開幕。觀眾參觀從日本追索回來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大公報記者江鑫嫻攝

  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中國首次對流失文物回歸工作進行全景式展現。展覽精心遴選25個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歸案例,調集包括由「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購回的《伯遠帖》《五牛圖》真跡、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圓明園獸首等600餘件珍貴回歸文物,講述70年來文物回歸的曲折歷程與精彩故事。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開幕式上表示,從1949年至今,通過執法合作、司法訴訟、協商捐贈等方式,已成功促成了300餘批次、15萬餘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流失文物回歸的故事,從一個獨特側面講述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他說。

  流日青銅組器回歸首秀

  展覽分為「圓明夢歸」「革故鼎新 昔往今歸」「多措並舉 殊途同歸」和「協和萬邦 四海歸心」四個部分,講述了25個文物回歸的故事。據介紹,為保證文物安全,部分珍貴書畫將交替展出真跡與複製品。展覽將持續至11月下旬。

  作為今次展覽的一大看點,6件圓明園獸首銅像被擺在了展覽入口位置,這也是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時隔159年再度「重聚」。國家文物局介紹,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構件,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後流失海外。它的回歸啟示國人: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

  展覽的結尾,是上月剛剛回歸的一組文物——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包括1鼎、1簋、1甗、1霝、2嬃、2壺,體現出典型的春秋早期青銅器的時代風格,每件青銅器均有銘文,一共多達330字。這是中國近年來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實施跨國追索的價值最高的一批回歸文物。今次展覽也是這組文物的回歸首秀。

  港秘密小組追回「二希」

  《伯遠帖》《中秋帖》《五牛圖》當屬今次展覽中最受關注的一批展品。不過《中秋帖》此次展出的是複製品,《伯遠帖》和《五牛圖》則是真跡展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均由回歸「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從香港購回。

  民國以來連年戰亂,大量珍貴文物流至香港,引起眾多中外藏家、文物商販的興趣。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下,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成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專門在香港從事珍貴文物搶救工作。

  《中秋帖》《伯遠帖》和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清末時,中秋、伯遠二帖被溥儀攜出紫禁城,幾易其手,輾轉至香港。1951年10月,鄭振鐸得悉「二希」即將詢價出售的消息後,立即啟動文物搶救工作。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奉命偕同時任上海文管會主任徐森玉、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兼程南下談判,最終成功購回「二希」,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結束了兩件國寶長達數十年的顛沛流離。

  此後幾年間,「文物小組」有計劃地徵集了唐韓滉《五牛圖》、五代董源《瀟湘圖》、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等重要文物。此外,展覽還特設「香港搶救徵集珍貴錢幣文物」專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