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用數據說話─曾培炎詳談美國對華貿易「吃虧」站不住腳

時間:2019-07-13 03:03:47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登台演講的時候,一幅幅圖表出現在大屏幕上,台下嘉賓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這是在7月9日香港「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研討會上的場景。在中美兩國元首於大阪會晤並商定重啟中美貿易談判以後,這樣一個高層次研討會格外引人注目。開幕式上,曾培炎做主旨演講,專門分析美國的對華貿易「吃虧論」。

  「有些美方人士講,因為美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美國吃了虧。這是片面的,實際上站不住腳。」曾培炎進一步闡述說,在全球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布局中,商品、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實現了大規模跨境流動,形成了全球要素的大市場、大交集、大循環和大平衡,極大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繁榮。因此,在全球化時代,需要用新的理念,不能只從貨物貿易角度,而要從全球要素流動受益的角度來核算。參與交易各主體的受益大小取決於自然稟賦、資本積累、科技水平、產業層次、勞動力素質等有關要素的比較優勢,以及參與交易的方式方法。

  曾做過中國國務院主管經濟的副總理的曾培炎習慣用數據說話,他用四組數據說明,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形成有着「客觀必然性」。

  其一,美元的國際貨幣主導地位是主要原因。「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曾培炎說,作為國際主導貨幣,各國需要依靠出口換取美元,從數據可以看出,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出現的,美國逆差的增長伴隨着美元在全球交易和支付結算中的比例不斷增高。

  其二,美國內消費與儲蓄失衡是關鍵原因。「美國儲蓄率從20世紀60年代的23%下降到近年的18%,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同期,美國貨物貿易由年均順差佔GDP比重0.6%變成為逆差佔3.8%,相差4.4個百分點,與總儲蓄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

  其三,美國產業結構調整是重要原因。曾培炎說,美國1960年到現在,製造業比重下降了14個百分點,「美國內生產能力滿足不了需要,必然大量依賴進口」。

  還有美國的一個重要政策原因,曾培炎說,是美國限制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從2018年的數據看,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額不到中國對美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的四分之一。「有學者估算,如果美方將限制放寬到對法國的水平,美對華貿易逆差將減少35%。」

  看美國貿易逆差,還要從全球化帶來的國際貿易業態變化來看。曾培炎認為,當今國際貿易已從貨物貿易為主轉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美國是服務貿易第一大國,「按美國方面的統計,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和在華商業順差加起來接近千億美元。這將大幅抵銷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

  看國際貿易業態的變化,還要看國際分工。「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對整個東亞地區的貿易逆差。」曾培炎拿蘋果手機做例子,「一台售價999美元的蘋果手機,大部分零件來自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供應商,中國在整個製造鏈條中獲得的僅是55美元增值收益以及3美元工人工錢。」

  看美國貿易逆差,還要看美國受益的一面。曾培炎從美國借助美元優勢獲得國際鑄幣稅、中國輸美商品降低美居民生活成本、美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利豐厚以及中國貿易盈餘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回流美國等方面,用大量數據做了進一步闡釋。

  「貿易是互惠互利的,中美貿易也拉動了中國經濟增長,有益於中國改革開放。」曾培炎強調,兩國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這是一個良好信號。

  曾培炎期望中美雙方能達成彼此接受的貿易協議,「這不僅對兩國經貿關係具有歷史意義,對國際經貿合作也有示範意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