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觀察\底線已明 底部未現\馬浩亮

時間:2019-07-12 03:03:50來源:大公報

  藉由大阪「習特會」帶來的外交紅利,中美重啟經貿磋商。距離2018年7月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過去了整整一周年,經歷了多輪的跌宕起伏,雙方對彼此的戰略意圖和戰術手腕,都有了較為充分的摸底和領教。

  今年5月,特朗普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再次加徵關稅,進一步激化了貿易爭端。在此關鍵時刻,6月份的大阪G20峰會期間的高端接觸,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暫時穩住了中美關係的繼續下滑。

  幾天來,美國祭出「胡蘿蔔加大棒」的傳統做法,又打又拉,軟硬兼施。華盛頓近期對華為、大疆等中國高新科技企業,開了有限的「綠燈」,同時決定對之前加徵25%關稅的110種中國商品取消關稅。這釋放了一定的策略性善意,為重啟談判營造氛圍。

  但要看到,美國政府對美企與華為開展生意往來依然握有「生殺予奪」大權,並且將另外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威脅依然存在。美方企圖操控「提線木偶」的野心沒有改變。所以,重啟談判這一動作本身,說明雙方仍處於靠談判解決問題的共識區間。但不能就此盲目樂觀,貿易戰仍未到底部反轉階段。

  中國同樣做了兩手準備,兵來將擋,「禮尚往來」。對於美方對110種中國商品取消關稅,中方也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關稅豁免機制。一方面醞釀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但做了嚴格的限定,僅針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的實體或個人;另一方面,對守法合規經營的外資企業不打壓、不歧視、保護合法利益。這些做法,對於可能出現繼續惡化的局面,留足迴旋空間。

  在目前的談判階段,「不卑不亢」依然是關鍵。中國已明確劃定了底線,即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據要符合實際、文本平衡性等「三個核心關切問題」。既要有理有節展開鬥爭,但也不要輕言企穩回暖,避免誤判或誤導大勢。除了戰術層面的牽制,更主要的是要推進結構性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實質性開放、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爭取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國際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增進經濟黏性,為貿易博弈中累積積極因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