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東莞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開放敢為先科創爭龍頭\大公報記者帥誠、黃寶儀東莞報道

時間:2019-06-18 03:13:49來源:大公報

  圖:百年前,孫中山已提出對外開放的經濟戰略思想,他認為對外開放,不僅對中國人,而且對全世界都有好處 資料圖片

  三來一補領風騷

  高新產業再啟航

  一百年前,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首次把經濟建設放到首位,也首次提出對外開放的經濟戰略思想。而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東莞最先嘗試開展「三來一補」業務,憑藉外向型經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成果。隨後經濟形勢變化,東莞又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東莞瞄準了高新技術產業,計劃打造成為大灣區乃至中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前沿陣地。

  每逢節假日,虎門大橋都會堵得水泄不通,被網友笑稱為「英雄難過虎門關」。然而,在歷史上,虎門大橋橫跨的虎門炮台遺址,是明清時代粵東海防的要塞,因規模宏大、固若金湯,素有「金鎖銅關」之稱與「南海長城」之譽。「英雄難過虎門關」也是真實存在的歷史。

  孫中山倡言開放強國

  在這裏,林則徐虎門銷煙一役,令大清上下沉浸在一片獲勝的喜悅中。在這裏,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拉開了中國近代史序幕:中國第一次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那時開始,仁人志士紛紛尋找強國之道,放眼世界、倡言開放、效法西方,鼓動和投身社會變革,孫中山正是其中之一。

  一八九七年初,孫中山在倫敦《雙周論壇》用英文發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一文,明確表示革命後的中國政府將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孫中山第一次使用了「開放」一詞,提出對西方文明採取開放態度。

  在倫敦的九個多月,孫中山博覽群書,初步形成了三民主義的思想雛形。他認定在保持國家獨立和完整的條件下,堅持主動開放的政策。

  到一九○四年,孫中山在美國發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第一次公開提出他的對外開放主張,指出「中國的覺醒以及開明的政府之建立,不僅對中國人,而且對全世界都有好處。全國即可開放對外貿易,鐵路即可修建,天然資源即可開發,人民即可日漸富裕,他們的生活水準即可逐漸提高,對外國貨物的需要即可增加,而國際商務即可較現在增加百倍,一個從來也夢想不到的宏偉場所,將要向文明世界的社會經濟活動而敞開。」

  發展外向型經濟尋出路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當年孫中山試圖通過對外開放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主張之正確。

  廣東東莞,正是最早抓住國家發展國際加工業務和國際產業結構調整機遇的城市之一。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日,東莞縣二輕局與香港信孚手袋製品公司簽下東莞第一宗來料加工企業合作合同。九月十五日,中國內地第一家對外來料加工廠│東莞縣太平手袋廠正式開工,僅第一年就獲得加工費人民幣一百萬元,創匯六十萬元港幣。由此東莞拉開了「三來一補」業務的帷幕,成為內地最先嘗試開展這項業務的地區。

  踐行開放建科技成果轉化區

  後來,東莞人逐步探索出合適的發展道路,以「三來一補」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建立了龐大的外向型工業體系,促進了東莞農村工業化,成為廣東「四小虎」之一。

  中山市孫中山文化交流基地辦公室主任郭昉凌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東莞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策略與當年孫中山的對外開放思想不謀而合,特別是在引進和利用外資方面。

  此後,東莞堅持開放,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的社會變遷,實現了人民群眾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寬裕小康的生活轉變,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精彩而生動的縮影」。

  當下,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明確提出將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東莞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上重要節點城市,近年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出了一系列利好措施,並提出將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到二○二○年初步形成貫穿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吸引一批粵港澳及國際先進科技成果來莞轉移轉化;到二○二五年,建成粵港澳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