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亞南繁育種基地名傳亞非拉

時間:2019-06-13 03:13:57來源:大公報

  圖:時值端午,香港傳媒學子在水稻國家公園包糉子慶佳節\大公報實習記者司徒雪盈攝

  海南三亞典型的熱帶氣候及「光溫水」結合的資源條件得天獨厚,成為中國農業科技和國家種業的「硅谷」,每年有逾千名來自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的科研工作者活躍在這裏的南繁育種基地。「2019范長江行動海南行」採訪團近日參訪三亞水稻國家公園,了解歷代南繁育種工作者的耕耘和成就。近年來,三亞水稻國家公園更以農業科普、恐龍基地、瓜果採摘等主題,建設農旅觀光體驗休閒度假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大公報實習記者 劉舒婷、李寅舟三亞報道

  遠眺三亞水稻國家公園2800餘畝精心設計的景區用地,置身760餘畝水稻良田之中,雖記者一行到來時三季稻已收割完畢,但眼前廣闊的稻田依然令人對豐收時的稻香四溢及金黃萬頃充滿遐想。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院院長柯用春介紹,所謂「南繁」,指的是農作物南下育種,這樣平均育種時間可縮短1/3甚至一半,現已成為育種研究的必備程序。海南南部的三亞等地區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成為農業育種的加速器。據數據顯示,僅過去10年,國家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就有86%出自南繁。每到冬天,這片南繁基地就會匯聚全國各地的農業科技人員,利用典型的熱帶氣候和優越的生態條件進行農作物種質創新、品種選育等科研工作。

  助研高產水稻功不可沒

  自1956年開始第一批科研工作者就到海南尤其是三亞進行育種活動,其中就包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由於海南三季稻(即每年三造)條件良好,他帶領科研小組在此進行雜交水稻實驗,對之後轟動世界的高產量籼型雜交水稻的誕生功不可沒。據了解,水稻公園內的「袁隆平水稻科研基地」,佔地面積350畝,其中育種基地300畝,科研建設用地50畝,未來將建成為「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國家級雜交水稻南繁核心研發基地。

  此外,南繁育種基地每年吸引着逾千名包含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的科研工作者活躍於此,可謂中國農業科技和國家種業的「硅谷」。數據顯示,目前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水稻種植面積大概是8770萬公頃,中國水稻種植面積則為2900萬公頃,前者是後者的三倍,故其對水稻食種的需求量也更巨大。

  柯用春院長表示,南繁在育種加速的同時雜交種種全面安全,給農民的水稻育種提供了珍貴材料,目前南繁的優勢突出,一是全國的育種資源已經到位,二是人才和技術已經到位,三是政策的扶持正在逐步加大,對周邊國家的幫助和影響也在擴大。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南繁積極推動種業「走出去」。一方面通過舉辦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每年吸引十餘個國家,逾600名專家學者匯聚三亞,進行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借助博鰲論壇等一系列的活動,將南繁基地打造成一個面向東南亞、非洲等國家考察交流的基地,每年接待十批次以上的國外科技人員。

  看恐龍摘瓜果樂在其中

  水稻國家公園還充分利用海南島氣候及資源的育種優勢,探索農業科研和旅遊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記者在水稻國家公園中見到很多父母帶領自己的子女入園體驗。目光所及,不僅有生機勃勃的稻田,還有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恐龍模型散分其中。據介紹,良田周遭一共277種323頭恐龍模型,是中國恐龍戶外博覽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除了恐龍帶給小朋友的快樂之外,親自下田採摘瓜果並帶走等浸入體驗式遊樂項目也讓遊客樂在其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