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首屆大灣區媒體峰會/港媒走灣區 「這裏機遇相當多」

時間:2019-05-24 03:23:08來源:大公報

  圖:20日至22日,「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的香港媒體走訪了廣州、中山、珠海三個城市,挖掘灣區投資工作熱點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在粵港澳大灣區採訪考察中,「90後」香港記者趙嘉駿,始終拿着筆記本,邊走邊記,紙頁上寫滿了受訪者談到的關鍵細節。在20日至22日一連三日舉行的「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中,超過30名香港記者來到大灣區採訪考察。被推選為本次採訪團團長的趙嘉駿,來自香港經濟通通訊社。他說,其實香港年輕人對於北上大灣區並不抗拒,不少人都在尋找大灣區投資、工作的機會。作為財經記者的他說:「來大灣區採訪,才發現這裏的發展機會相當多,未來會更加關注大灣區的樓市政策以及資金流通問題,希望給香港市民更多角度認識大灣區。」\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自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後,就有不少港商陸續到灣區投資。而作為財經記者,同樣能快人一步地捕捉到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負責採寫上市公司、投資領域新聞的趙嘉駿,近年到大灣區的採訪機會大增。「這一年來,不時有房地產商邀請香港媒體來灣區,報道內地項目情況,幾乎是每兩個月一次。」

  灣區城市辨識度越來越高

  趙嘉駿說,父親祖籍廣州番禺,小時候常和家人到廣州探訪親友。「小時候,香港到內地的關口很小,出境常常要排長隊,很擁擠。那時覺得回內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笑說,自近年來到大灣區採訪,印象大變。「現在過關很方便,而且秩序很好。靠近香港的深圳發展得很快,有不少旅遊熱點。很多香港年輕人對來內地玩都不抗拒,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辨識度也越來越高。」

  「相信以後會有更多到大灣區採訪的機會。」趙嘉駿說,大灣區規劃雖然在今年2月份公布,但仍然有很多具體的實施細則需要國家明確。「比如房地產、生意放開、港人在內地買房等政策,一直有很多香港人在關注。另外,對做生意的人來說,香港資金能否自由流動到大灣區,也是關注重點。」

  香港紫荊雜誌社專題新聞部主任許煜,是一名資深的記者,她親身見證了粵港澳大灣區從概念到落地的全過程。「在大灣區概念沒提出來前,就有類似『共建粵港澳城市群』的規劃提出來。這幾年看着大灣區的概念一步步完善,到今年2月正式公布詳細的細則,也是感慨良多。」許煜與大灣區的淵源不止於此,她丈夫還是一名研究大灣區政策的學者,兩人即使在家裏閒聊,話題也常常離不開「大灣區」三字。

  「簡直是拎包就可以來創業」

  許煜說,在中山易創空間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採訪時,看到香港年輕人在內地創業環境,她大為振奮。「香港寸土尺金,不少青年要就業、創業面臨着很大經濟壓力。而港澳人士在這裏創業,只要35歲以下就能來,而且不受學歷等限制,還有租金免費等政策,簡直是拎包就可以來創業。這在香港幾乎難以想像!」

  「這已經是我第五次來到大灣區採訪了。」來自香港中通社的記者阮曉說,她對大灣區環境並不陌生。由於供職單位的稿件提供給東南亞、歐美等華人媒體刊用,海外不少華人都在關注大灣區的發展,因此北上採訪的機遇也越來越多。她讚賞稱:「每次到大灣區採訪都收穫豐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