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灣區環保低碳 青山綠水宜居

時間:2019-05-19 03:18:17來源:大公報

  圖:年初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要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圖為去年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設智製主題展區,參展商調試一款精密焊接機器人設備/資料圖片

  一聲開工令下,機器轟鳴,吊臂此起彼伏。本月,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該工程將把清澈的西江水東引,為珠江東岸城市「解渴」。當甘洌的西江水流入的同時,大灣區生態環境質量也得到持續提升。在西水東調的背後,意味着廣東為保護水資源、治理水環境持續付出努力。透過三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合作,一季度大灣區珠三角城市群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4.7%,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也已連續4年穩定達標。廣東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推動大灣區往環保低碳方向發展,打造優質宜居生態環境。/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特約通訊員 張子俊 謝慶裕 黃進

  今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粵港澳三地一衣帶水。地理邊界的連接、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環境影響的關聯性決定了粵港澳城市群不僅屬於城際的地域共同體,也屬於生態環境共同體。廣東正在森林、綠道、碧道不斷優化人居環境等方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往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輸水線長逾百里 潤澤灣區

  15日,廣東萬里碧道省級試點啟動。從地圖上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線路,西起西江幹流佛山順德鯉魚洲,線路總長113.2公里,宛如一條橫貫粵港澳大灣區的巨龍,將西江水源源不斷地注入。

  「工程建成後,廣州南沙、深圳、東莞的缺水問題將得到緩解,同時為香港、番禺、順德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嚴振瑞說。在西水東調的背後,意味着廣東為保護水資源、治理水環境持續付出努力。去年底,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發布1號令,要求各級河長湖長高位推動治水。廣東共設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河長逾3.7萬名,加上村民小組設立的河段長兼巡河員,總人數超過15萬名。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環境處處長劉其漢表示,第一季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Ⅰ-Ⅲ類)為71.8%,縣級、地級以上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實現100%達標。

  打開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控網絡,23個站點分布在珠三角和香港、澳門三地,公眾點擊地圖上的對應藍點,每個站點可查詢6種污染物濃度和空氣質量指數,逐小時數據以及日平均數據都一目了然。

  粵港澳23站點監控空氣

  目前,粵港澳大氣污染聯防聯治三方合作機制正持續推進,共同商定實施減排目標任務。粵港澳三地的通力合作也取得了進展。今年一季度,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珠三角城市群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4.7%,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在連續4年穩定達標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再下降8微克/立方米(19.5%)。

  「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功能上要實現『錯位』的話,那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就必須要實現『協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大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在於構建一套制度化的合作機制和深度的合作網絡,並在目標、規劃、政策、標準上做到「協同共治」,以此打造優質環境共同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