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嫦四」數據揭月球內部物質

時間:2019-05-17 03:19:05來源:大公報

  圖:李春來利用月球儀向媒體介紹嫦娥四號在月背着陸位置 中新社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直接證據,將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撐。這一重大發現於北京時間5月16日凌晨在線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有關月球早期演化理論認為,月殼由岩漿洋中較輕的斜長石組分上浮結晶形成,而如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礦物下沉形成月幔。然而這一推論至今沒有被很好證實。

成分以橄欖石低鈣輝石為主

  李春來研究員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任務數據的研究成果,改變了上述情況。分析證實,着陸區月壤物質中橄欖石相對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僅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這種礦物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

  但嫦娥四號着陸所在SPA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內部,早期研究表明其表面被後續噴發玄武岩所填充,那麼前述不同於玄武岩的深部物質從何而來?原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位於玄武岩「平原」撞擊濺射物上,這些濺射物來自東北方向芬森(FINSEN)撞擊坑。

  芬森坑是由小天體撞擊月背SPA盆地內部表面而形成,將SPA盆地表面以下月球更深部物質挖掘出,產生的濺射物四處拋射,呈輻射線撒布在馮.卡門撞擊坑「平原」上。因此,紅外成像光譜儀分析到的對象是芬森撞擊坑挖掘、拋射到馮.卡門撞擊坑表面的月幔物質。據了解,嫦娥四號着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已完成第五月晝工作,目前正在月夜休眠中。在第五月晝中,玉兔二號挑戰了月背首次自動駕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