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徑寸呈百態 核雕村守護「細藝」

時間:2019-01-16 03:23:25來源:大公報

  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良率領的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訪問團一行早前來到江蘇蘇州吳中區的舟山核雕村,參訪了核雕藝術館,了解核雕的前世今生。在核雕村,3000餘名核雕從業者續寫着核雕傳奇,眾多核雕精品更從這裏誕生並得到展現,2008年,核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舟山核雕村已形成了一條從原料到成品、作品交易、文化投資等在內的核雕工藝產業鏈,更借助互聯網等新平台,不斷拓展核雕事業發展,享譽海內外。/大公報記者 倪夢璟蘇州報道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古有《核舟記》記載奇人故事,今有核雕村傳承中國技藝。不超過硬幣大小的橄欖核上,人物音容笑貌俱在,不到小指甲蓋大小的窗戶,用牙籤輕撥,船內情景細節再現,這艘核雕樂船是核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建明最得意的核雕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常向訪客們展示的技術作品之一。「核雕雕刻的不僅是藝術,更是文化。」周建明如此說道。

  傳承人苦「刻舟」 副業變事業

  來到周建明的工作室時,他正在與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核雕愛好者講述核雕知識,這個古色古香的屋子裏,暖色燈光將核雕作品細節一一映出,手鏈、核舟……各類展品凸顯不同風味。「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來拜訪,甚至還有外國人,核雕的聲譽也傳播到海內外了。」

  1975年開始,周建明在舟山工藝廠當學徒,雖然幾年後國家恢復高考,周建明順利考上大學,但骨子裏對核雕的喜愛,讓他不願意放手。從把核雕作為副業到專注雕刻,只要有空,周建明就帶着自己的作品四處奔波,南京、杭州、廈門、廣州……周建明用腳走出了核雕的市場。在部分商戶處,周建明的核雕作品被認為「一文不值」,「可能他們那裏沒有這個核雕文化,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覺得核雕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京津獲第一桶金 供不應求

  「別人跟我說,北京天津那裏喜歡這個的可能會比較多,我可以去試試運氣,那我就去了。」孤身一人,周建明帶着他的作品上路,也是在這裏,他挖掘了人生第一桶金。「我的作品拿出來後,很多人感興趣,報價從30(元),到50再到100,越來越高,甚至供不應求。」

  90年代末期,核雕在北方引起巨大反響,周建明沒有藏私,「那個時候,村子裏只有十幾個人在做核雕了,我把他們的作品都帶出去賣,效果都很好,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回來做核雕了。」

  之後,核雕村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從最初「貼錢」都沒人來學,到之後核雕從業者超過3000人,工作室/展示館超過500個,「核雕」持續紅火。

  回憶起自己與核雕的過去,周建明幾乎沒有停頓。他還同時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眾多作品,放在房屋正中間的一艘核舟,幾乎是《核舟記》的翻版,船頭或坐或站兩三人,正起舞敲鼓,船中船尾小童擺弄鑼鼓鞭炮,「核雕是精細活,尤其中國核雕自古有之,一定不能斷。」2018年,周建明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是對我的肯定,未來,我也希望繼續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在核雕的道路上不停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