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茶館轉型摸石頭過河

時間:2018-12-17 03:18:43來源:大公報

  圖:茶館內的四合院的單間 /大公報記者周琳攝

  作為改革開放同齡者,老舍茶館的經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2003年尹智君臨危受命接下茶館時,才發現企業累積弊病已到不得不改的時候。

  「沙士」肆虐的半年間,老舍茶館關門待業、銀行貸款沒還,發不出工資。「沙士」剛過去,尹盛喜過世了,他留給女兒的最後一句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帶着這份囑託和希冀,尹智君開始了「摸着石頭過河」的企業轉型。

  「所有問題到了一個爆發點,改革開放的第一批民企說是『洋為中用』了,實際沒有真正地落實管理標準」。尹智君深知,茶館雖是民企性質,但骨子裏還是國企。企業沒有統一服務標準,員工還有「大鍋飯」意識,導致每天都是客訴。

  她從服務抓起,不斷細化,還要求自己每年必須有新點子、新行動。2000年,尹智君新創了一個演出方式,用老北京堂倌吆喝報幕,把京韻大鼓改編成一邊唱大鼓,一邊用現代舞蹈表現意境的表演形式。老藝人們不贊成,但卻吸引了年輕顧客。

  後來,她又提出在茶館二樓建一個有北京四合院風格的商務型茶藝館,徹底改變人們老舍茶館只有表演沒有茶的印象。

  「未來是一個開放共享的時代,絕不是一枝獨秀的時代。」對傳統文化的未來,尹智君一直堅定認為要走跨界,博採眾長。「你要不時尚,是不被年輕人接受的。」2014年,尹智君扶持「青年茶人計劃」,開啟互聯網社群運營,一個倡導中國式茶生活的文化茶會品牌—「小飲茶會」誕生。

  在尹智君的組織下,年輕人走入了琺瑯廠、內聯升、同仁堂、全聚德等老字號;古琴、香道、紫砂文化等中國傳統活動,吸引着新生代消費者來學習鑒賞。一個茶館,兩代經營者,後期的成功證明了尹智君的商業技能不亞於父親,更為老字號在市場轉型中站穩了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