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類首次 嫦四探月背秘境

時間:2018-12-09 03:18:00來源:大公報

  圖:8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新華社

  8日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預計明年1月在月球背面選定區域實施軟着陸,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着陸和巡視勘察和首次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中繼,並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着陸區地質特徵探測與研究等。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着陸巡視探測,使中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對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大公報記者 周琳北京報道

  嫦娥四號探測器包括兩器一星,即月球軟着陸探測器(着陸器)、月面巡視探測器(巡視器)和「鵲橋」中繼衛星。今年5月21日,中繼星發射成功,成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的通道。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零窗口」發射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將在30天左右在月球背面選定區域實施軟着陸。「零窗口」是指在窗口前沿,按計算好的發射時間將火箭點火升空。至此,中國在西昌發射升空的所有探月衛星均實現了「零窗口」發射。

  克服困難 飛越38萬公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四號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張玉花介紹,嫦娥四號首選着陸區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與嫦娥三號的虹灣着陸區相比,地形較崎嶇,撞擊坑大且分布密集,對探測器着陸區選擇和着陸精度提出更高要求。

  巡視器要面對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變化大、低重力環境以及細小微塵的污染等問題,從地球飛越約38萬公里到達月球,更是對探測器的每個部分都有嚴格的重量要求。為此,中國科研團隊通過嚴苛的篩選和試驗,最終在僅增加50克重量的有限措施下,完成了電纜防拉脫力從22N提升到48N,整整將相應指標提高了一倍多。有力支撐了嫦娥四號巡視器征戰月球背面之行。

  增國際交流 擴大開放共享

  據悉,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人類已發射100多個月球探測器,其中有65個月球着陸器,但沒有一個能實現月背着陸。由於目前還沒有宇航員或月球車登上月球背面,人類只能借助照片判斷。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介紹,月球背面的「面孔」乍看並不漂亮,隕石坑數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這種現象說明月球背面由於毫無遮攔暴露在太空,因而遭遇了大量天體的直接撞擊。

  為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開放共享,嫦娥四號任務中,與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開展了4項科學載荷方面的國際合作,搭載了3項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高校研製的科學技術試驗項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