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澳學者北上取經為灣區獻策

時間:2018-07-15 03:17:13來源:

  圖:全國港澳研究會日前舉辦研修班,邀港澳及內地學者赴長三角經濟帶走訪,為大灣區建設「獻計獻策」。圖為學員參觀上海商飛公司/大公報記者馬靜攝

  全國港澳研究會日前舉辦「長三角經濟帶發展及政府在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修班,邀請約20位香港、澳門及內地專家學者赴長三角經濟帶核心城市滬杭走訪「取經」,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獻計獻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經驗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借鑒參考,未來灣區建設應該更注重制度創新,打破區域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壁壘,推動生產要素更高效流動,促進經濟整合發展。/大公報記者 馬靜北京報道

  此次研修班成員先後走訪了上海與杭州兩座城市。在上海,除了與上海發改委官員就長江經濟帶合作模式、推進方式及進展規劃進行充分交流,還參觀了上海自貿區企業服務中心、浦東展覽館、中國商飛公司和上海電子口岸。在杭州,除了考察阿里巴巴集團和夢想小鎮,還就長江經濟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議題進行了交流。

  長三角與大灣區具可比性

  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經驗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借鑒參考。國務院港澳辦港澳研究所副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何德龍表示,長江經濟帶在國家整體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兩個戰略雖然制度背景和定位不同,但在很多地方都具有可比性,所搭建的平台經濟和區域合作都有助於推動生產要素更高效流動,促進經濟整合發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項目研究員謝來風表示,長三角經濟帶在城市協同、科技創新等方面,值得粵港澳大灣區參考借鑒。他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抹平對城市的概念,更強調一體化融合發展,發展「科技+金融+N」的新模式,在承擔國家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責任的同時,促進區域內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等要素的便捷流動。

  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區域合作一樣面臨着一些壁壘和阻礙,包括城市間的行政隔離,利益競爭,戶籍限制等問題,同時因為「一國兩制」所造成的通關不夠便利等現實問題也確實存在。由此,專家們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應進行一些制度創新。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原香港特區發展局局長助理何建宗說,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着重自身的潛力所在,在「一國兩制」之下更好地促進制度協同。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通。在人才配對方面也需要讓更多港澳年輕人了解這一戰略,幫助他們從中找到發展機遇和舞台。

  港澳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朱家健表示,廣東省九個城市和港澳在教育、營商和創業方面已形成三小時生活圈,只要在政務和法律上接軌,大灣區的生活即可暢通無阻,但這仍需各城市政府列出「時間表」加以推進。

  澳門大學法學院高級導師江華表示,未來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是大勢所趨,希望加快通關速度,便捷港澳與內地之間的人員往來。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楊雲建議,未來港澳應主動思考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方向,挖掘發展機遇。

  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張強指出,未來在大灣區內可以探討進行法律制度的創新,這一突破可以在對包括香港澳門民眾在內的大灣區內居民進行廣泛諮詢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其他學者也紛紛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