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東莞抓住大灣區機遇進行產業升級。圖為東莞某手機工廠,一名女工在產線上測試 網絡圖片
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東莞21日舉行招商大會,正式對外公布重大項目獎勵政策以及莞版「外資十條」。在重磅紅利助力下,東莞當日成功簽約含港資項目在內的29項目,簽約涉及總金額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會上,東莞首次正式公開莞版「外資十條」細則,其中有10項為財政資金扶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拿到4500萬元東莞扶持資金;加上省扶持政策,每家企業的扶持最高可達2.5億。港資等外資企業新設立研發機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最高均可獲200萬元獎勵。/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東莞報道
東莞21日舉辦的招商大會,吸引逾1200名海內外商界企業代表參加。大會上,東莞釋放了莞版「外資十條」、重特大項目獎勵辦法等多項紅利。大會同時簽約了投資金額超過4000億元的項目,規模空前。其中,重大產業項目19個、科技創新平台項目5個、城市更新項目5個。現場還推介了30個城市更新項目。
東莞市市長肖亞非明確表示,對於優質外資企業,市財政安排了10億元「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省市聯動獎勵,企業最高獎勵可以達到2.5億元。「對市級財政年度貢獻首次超過1億元的外資項目,最高可以獎勵2000萬元;外資企業實際到資,最高可獎勵1000萬元。」不僅如此,肖亞非稱,對招商引資重特大項目,東莞將實行財政貢獻超額部分「兩免三減半」等扶持,每個項目最高扶持接近2億元,特大項目還可以「一事一議」進行加碼。
「外資十條」考慮並覆蓋了外商投資的各方面,包括從早期吸引企業落地的實際投資獎勵、總部財稅貢獻獎勵等。在外資企業扎根經營時,東莞也給予融資租賃、股權併購以及融資貼息獎勵。在股權併購方面,東莞每家企業最高扶持不超過1000萬。在企業壯大後,還可參與評選新設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獎勵。
鼓勵創新 招商同時也在「挑商」
記者梳理發現,莞版「外資十條」及獎勵辦法中,鼓勵「創新」傾向十分明顯。當中有多條政策提及對新設研發機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獎勵。在創新領域,東莞還在省級獎勵上,均按1:0.5的比例額外給予配套獎勵。東莞同時毫不手軟拿出最高每年每人100萬元獎勵人才。
此外,多條獎勵政策的入圍條件都苛刻寫明:「需要年實際外資超過1000萬美元」、「財政貢獻超過1萬億元」、「A股上市企業投資項目」等,可見大手筆招商的同時也在「挑商」。
東莞同日公布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劃出投資重點和領域,向新興產業「招手」。
市長叫賣:「總有一款適合你」
「只要有興趣來投資,總有一款適合你!」「來大劇院,我們可以打五折!」在招商大會上,東莞市長肖亞非親自出馬,一改過去「照本宣讀」的傳統致辭模式,他演講加PPT,聲情並茂,大賣廣告。「今天我來『忽悠』一下大家。『忽悠』就是『呼喚優秀』,呼喚優質的企業、呼喚更多優秀的人才來東莞發展。」市長一番「曲解」,引得逾千名觀眾笑聲不斷。
肖亞非別開生面地用「撲克牌的A」來形容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一個A字型。」他比畫稱,「到時候,東莞將成為整個大灣區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主軸。從東莞出發,30分鐘內可到達珠三角重要節點城市,甚至香港。」他還坦言:「招商引資是東莞的發家之本,是推動東莞經濟發展的不二法寶。」在市長誠意十足的宣傳之下,大會當日成功簽下29個項目,吸引協議投資金額超4000億,可謂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