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外籍院士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儀式 中新社
中國工程院首位香港院士陳清泉(見圖)28日在北京出席兩院院士大會時接受大公報專訪。他表示,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顯示出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兩院院士親切關懷,並對院士們給予重託厚望。「香港的院士們,要考慮怎樣在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家建設中發揮作用。」牽頭組織在港院士給習主席致信的陳清泉表示,習主席對香港非常重視,從精神上、物質上都支持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這令香港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他希望香港科學家奉獻更多力量,助力國家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趙凱瑩報道
陳清泉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對於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兩院院士大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陳清泉表示,習主席對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習主席提出要進行科技體制改革,更好地為科技工作者服務,還提到對退休院士給予待遇和禮遇,這令人非常感動。
「習主席說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這是對院士群體非常高的評價,說明對院士們寄予厚望」,陳清泉說,作為院士要不辜負習主席重託,在自己崗位上做好。特別是香港院士,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為港科技工作者注強心劑
年逾八旬的陳清泉長期奔波在香港、內地和外國推動科技合作,對香港科創工作很有緊迫感。他說香港對科技投入不足GDP的1%,低於「亞洲四小龍」的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更遠低於內地科技投入比例。香港對科技創新缺乏戰略規劃,最明顯的是內地在香港設立科研分中心,資金過不來;香港各大學在深圳有一些聯合實驗室,但設備拿到深圳就要被抽稅。陳清泉說,類似問題出現較久,他作為政協委員也反映過,但沒有得到解決,他牽頭組織其他23名在香港的兩院院士聯名致信習主席,很快得到回覆。
「習主席對香港院士的批示,讓香港和內地科技界之間的『大橋』建立起來,內地的資金可以到香港,香港的科學家可以申報國家項目、參與國家建設,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也是給香港科技工作者的強心劑」。陳清泉強調,希望香港廣大科技工作者乘風破浪戮力前行,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兩地科技創新交流新政策、香港國際化資源優勢等背景下,香港科學家將為國家建設奉獻更多力量,助力國家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唐本忠,對習主席的重視感到鼓舞。唐本忠表示,中國科學發展仍有可改善之處,未來目標是「別人有我們必須要有,別人沒有我們更要有」,這樣才能超越別人立於不敗。目前中國及香港的研究方向總跟歐美跑,他贊同習主席所說,要勇於攻堅克難,認為科學家要敢於把冷板櫈坐熱,不要怕冷門課題才能做到原創。
身兼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認為,習主席講話帶來很多啟示,習主席指出科技實力是創新的動力;創新是未來經濟的第一動力;必須加速培育科技領袖、青年人才等。他相信,若香港能繼續發揮所長打好科研基礎、發揮高端科研優勢,多培育及訓練年輕科學家,鼓勵科創,同時與深圳、大灣區各高科技產業城市做有機結合,定能建造新經濟生態鏈。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是24位聯署致函習主席的兩院院士之一。他表示習主席的指示和科技部財政部安排帶來鼓舞,相信可帶動香港院校研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