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被喻為科考神器的「海馬號」國產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海洋六號」科考船30日返回位於廣東東莞的碼頭,完成深海地質和大洋科考任務,並在富鈷結殼(生長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殼狀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資源調查、海洋新技術裝備應用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隨行的中國自主研製的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海馬號」採集到一個62公斤重富鈷結殼。
本次科考任務歷時219天,航程近53000公里,主要的工作區域為西太平洋,科考人員開展海洋礦產資源調查、海洋環境與生物調查等多項工作,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航次總首席科學家何高文稱,是次任務成果眾多:一,新獲取一批深海地質環境數據和實物樣品;二,合同區的資源勘探工作進入精細探測的新階段;三,首次開展富鈷結殼勘探的國際培訓;四,首次實現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搭載鑽機,以及富鈷結殼聲學原位厚度探測。
隨「海洋六號」出航的「海馬號」可下潛到4500米深的海底進行作業,且不受時間限制,利用隨身攜帶的探測裝備一次下潛可完成多項任務。今次任務「海馬號」最大收穫是獲得一個62公斤重富鈷結殼,對進一步了解這一區域富鈷結殼資源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