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港生實地探訪阿爾山天池/大公報記者王月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李熙韜阿爾山報道:落地阿爾山,人們經常會聽到有遊客向當地人詢問:這裏山這麼多,哪一座是阿爾山呢?這也是很多參加「范長江行動─-2017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港生們感興趣的問題。但向當地人詢問後,對方會非常友好地笑一笑,對我們說:你們誤會了,阿爾山其實不是山。
阿爾山全名為哈倫.阿爾山,是一個蒙語名字,翻譯過來是「熱的聖水」,意即溫泉。光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也和港生們一樣,以為它如泰山、衡山、武當山,是一座山的名字。「阿爾山其實是水」,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冷知識。查到這裏,港生們也是驚訝不已。
據了解,這個名字源於一個美好的傳說。在清代,一個蒙族王爺叫奴隸去打獵,奴隸射中了一隻梅花鹿,梅花鹿跌落在了大興安嶺密林深處的溫泉池裏。一瘸一拐的梅花鹿游到彼岸竟然箭傷平復,跑得無影無蹤。王爺硬說是奴隸放走了梅花鹿,把奴隸的雙腿打斷,扔到草原上去餵狼。奴隸哭喊着在草原上爬行,找到那處泉水。他用泉水洗滌傷口,飲水充飢。幾天之後,折骨重新接好,人也重新健壯起來。他唱出:最兇狠的是王爺的皮鞭,最悽慘的是奴隸的淚眼,最吉祥的是梅花鹿的雙腿,最神奇的是寶泉阿爾山。
梅花鹿和奴隸同時得救於阿爾山的寶泉水。當地人後把此地命名為「哈倫.阿爾山」,寓意「熱的聖水」,以應這個傳說。此行,港生們將從這池「熱的聖水」出發,一步一步地探究內蒙古東部美麗繁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