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北京市最高氣溫達36℃,北京市氣象局已連續5天啟動「高溫黃色預警」。不僅是北京,近日熱浪席捲我國北方多地,從西北到華北、黃淮等地都陸續受到35℃以上的高溫炙烤。據悉,13日,此次高溫將達到最強,全國高溫面積將達364萬平方公里,覆蓋21個省(區、市)。
熱浪「烤」驗着堅守在一線的勞動者:如何應對高溫工作環境?熱浪也「烤」問着用人單位和相關部門:如何保障高溫下作業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1日下午1時許,北京市朝陽環衛二分隊的劉女士正在休息站吹着電風扇,室外地表溫度已超過50℃,休息站內卻相當涼爽。與此同時,國貿CBD路口的交通協管員老鄭正準備脫下制服去休息。老鄭告訴筆者:「這幾天實在太熱,領導照顧我們,現在每站崗40分鐘,就可以休息10分鐘。」
夏天是建築工地開工的高峰期,保障建築工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防暑降溫工作的一大重點。今年七、八兩月,浙江省東海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上海市虹口區紅旗小學的校舍加固和修繕專案,整個工地約有50名建築工人。據專案經理徐憶菖介紹,公司在按照國家規定給工人發放高溫津貼和防暑降溫用品之外,還嚴格控制工人的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上午11時到下午2時堅決不開工。
「避高溫」讓勞動者切實感受到了工作環境的改善。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夏季職工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用人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適當減少高溫時段作業和減輕勞動強度。
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認為,上述政策體現了「關口前移」的原則,「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於工人高溫作業引起的,調整工作時段、避免長時間勞動,本質上就是把預防工作放到了事前。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社會風險,減少事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