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知庶:揚眉吐氣 此生不忘

時間:2017-06-27 03:16:22來源:大公網

  圖:駐港部隊主持2014年香港升旗隊總會周年檢閱禮\資料圖片

  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駐港部隊籌備組成員、原駐港部隊副司令員陳知庶(圓圖)接受大公報專訪,首次對外披露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籌備過程、香港回歸中英防務交接談判過程,及其親歷防務交接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作為香港回歸前最早穿軍裝進入香港的解放軍現役高級軍官,以及中英防務談判過程中唯一一位駐港部隊代表,陳知庶說,這一段人生經歷是他一生的驕傲,「那種揚眉吐氣的痛快感覺,此生都不會忘記。」

  「1993年3月10日,我奉命到廣州參加駐香港部隊籌備工作。」對於24年前的事,陳知庶記憶猶新。

  彼時,解放軍序列裏未有駐香港部隊,這就需要迅速組建一支包括陸海空三軍的近萬人部隊,用最短的時間訓練成「威武文明之師」。為此,這支部隊全部在全軍有光榮歷史的部隊中選調,「各級領導以廣州軍區為主,從全軍進行抽調,經過一年的準備,1993年4月,駐港部隊領導機關正式成立,在首任司令員劉鎮武和政委熊自仁的領導下,開始按新的編制配置裝備,全面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各項準備工作,時間非常緊迫。」

  陳知庶感慨地說,駐港部隊在進港前臨時安排在廣東幾個地方,生活非常艱苦,住的是廢棄營房甚至車庫。不過,就是這樣的條件,部隊仍爭分奪秒按高標準進行訓練,並在1996年進港前順利通過了中央軍委的驗收。

  1994年,陳知庶以國防部官員的身份,從第17輪開始參與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關於防務交接的談判,「談判的過程異常艱辛,鬥智鬥勇。」在軍事用地和防務設施交接上,就遭遇諸多難題。英方在談判伊始就把駐港英軍最好的一塊軍事用地,位於中環的添馬艦海軍港池填了海,改作商業用地。「雖然後來他們在昂船洲新建了一個海軍基地,花了很多錢,但港池的安全性無法與原有的基地相比,規模亦無法完全滿足停靠大型艦艇的需要。」陳知庶說。

  此後雙方陸續就解放軍派先遣部隊進入香港、先頭部隊進駐接防、是否攜帶武器等系列問題逐一進行艱苦談判。6月30日21時30分,時任駐港部隊副司令員的陳知庶帶指揮組與熊自仁政委一起率39台車、509人的先頭部隊荷槍實彈自深圳皇崗口岸出發,進入香港添馬艦軍營、赤柱軍營、槍會山軍營、石崗軍營,以及昂船洲軍營,為零點即將舉行的防務交接儀式做準備,並確保七月一日零點中國國旗準時升起。

  「進駐香港是個莊嚴神聖的時刻,我至今難忘,熱烈、隆重都不足以形容當時的場面,我們出發時,深圳市萬人空巷,全城出動相送至口岸,那個場面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陳知庶說,進駐之後中英兩國軍隊在添馬艦軍營(現駐港部隊總部大樓)舉行防務交接儀式。「兩軍儀仗隊要人數相同,指揮官軍銜級別相當。」

  交接過程中,負責設計和組織工作的陳知庶留了個心眼,他了解到英軍交接指揮官身高約182厘米,就確定一定要找個比他高的,「後來我選定了駐港部隊司令部軍務處參謀譚善愛,身高185厘米,有200斤的塊頭,長的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儀仗隊的每一個人都經過了精心的挑選和嚴格的訓練。」在向全世界轉播的交接儀式實況中,中國軍人的傑出表現贏得了世人的稱讚。很多國人評價稱「譚善愛的表現增強了民族自豪感」、「給中國人提氣」。

  陳知庶於2002年底調回總部。不過,他多年來仍時刻關注香港。在他看來,戎馬48載,最難忘的就是在駐港部隊工作的10年,「我見證了歷史時刻,有幸參與了這一段歷史,確實是一生難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