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18央企虛報收入2000億

時間:2017-06-27 03:16:19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6月23日,審計署披露了對20家央企的審計情況,其中18家採取虛構業務、人為增加交易環節、調節報表等方式,近年累計虛增收入2001.6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202.95億元,分別佔同期收入、利潤的0.8%、1.7%。

  這次審計當中,企業虛增收入最常見的方式便是違規開展購銷,包括中國中鋼所屬中鋼鋼鐵等兩家公司、中國通用技術所屬郵電器材華北公司、中國五礦所屬五礦有色金屬、寶鋼集團所屬廣東韶鋼國貿、中國華能集團所屬華能能交及其下屬兩企業通過此法扮靚業績,收入「水分」總計達到206.7億元。另外,虛構業務也是常見的虛增收入方式。

  此外,央企旗下企業還通過開展無實物流轉的購銷業務、介入其他企業已達成的交易業務、虛假勞務協議、虛假發票、合併報表範圍不完整等方式,實現虛增收入。

  業務考核影響員工收入

  為什麼這些企業要弄虛作假?國資改革專家祝波善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稱,虛增收入與業務考核目標的完成密切相關,這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員工收入情況,以及經營層的收入和職位,「如果企業收入規模保不住的話,工資總額就會受到影響,員工的收入也就沒有保障。」

  近年來,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體系日趨完善。在2016年年底國資委發布的《考核辦法》中,明確規定,根據企業經營性質、發展階段、管理短板和產業功能,設置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考核指標。

  在國資委管理方式調整後,不同功能類別的企業可以考慮實際情況制定考核目標,國資委也正在向「管資產」的方向邁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