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新京報》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介紹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和未來時表示,中國的目標是2025年左右成為航天強國。關於航天強國的標誌和指標體系,航天專家通過研究分析,共梳理出100個產品技術指標和27個經濟指標。現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指標達到國際一流先進水平,我們認為把這個數字再增加三分之一後,就是航天強國。而27個經濟規模指標裏,已有一半達到先進水平。
雷凡培介紹,中國太空站的方案已經確定,目前初樣階段的產品也有了。太空站分為三部分,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和一個節點艙。未來一年會有幾次載人飛船對接,以及貨運飛船對接,貨運飛船將給空間站補給,維持其設計壽命十多年的運行。核心艙叫「天和」,兩個實驗艙分別叫「問天」和「巡天」。
神舟十一號月內問天
進入「十三五」,多個航天重大工程進入關鍵階段,神舟十一號將於本月發射,中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進入首飛準備,此外,長征八號也啟動論證等,這些任務完成後,中國航天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雷凡培介紹,天宮二號將與神舟十一號進行交會對接。因為天宮二號是真正的空間實驗室,要解決航天員的中期駐留問題,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同時天宮二號也為下一步太空站和貨運飛船交會對接,以及推進劑的補加技術進行驗證。
他表示,長征五號火箭是國家進入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火箭的運載能力將在現有基礎上大幅提升,長征五號發射以後,中國的火箭運載能力將是亞洲第一,達到先進主流水平。
隨着新一代航天運輸系統研製的全面展開,現有火箭將逐步被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替代。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代表,突破了新型發動機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帶動了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系列化發展,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繼今年的長征五號首飛後,下一步值得期待的就是長征八號和重型運載火箭。力爭到2020年,新一代運載火箭系統基本建成,長征八號完成研製並實現首飛,重型運載火箭工程關鍵技術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