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2024年擁全球唯一太空站

時間:2016-10-09 03:15:5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中通社報道:8日是中國航天事業創立60周年紀念日。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就比肩美俄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介紹,中國計劃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2022年前後發射20噸級艙段組合的太空站。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時,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太空站的國家。

  雷凡培表示,中國太空站建設方案已獲得國家批准。太空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有多個交會對接口,能實現多飛行器同時對接。

  研製20噸級艙段

  2018年前後,空間站試驗性核心艙將由長征五號火箭送入軌道。2022年前後,中國將研製並發射基本模塊為20噸級艙段組合的太空站。有關方面估計,其發射工作將很可能採用中國目前大推力的長征五號火箭完成。

  據介紹,太空站發射後,中國航空機構將每年對太空站與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實施若干次對接,進行能源和食品補給,在400公里左右的軌道高度上維持設計壽命可達10年的安全運行。屆時,中國將成為繼俄羅斯之後,以一國之力獨自完成太空站建設的國家,尤其是航天員可在太空站駐留一年以上時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曾表示,中國太空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台。

  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願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航天員將駐留30天

  今年9月15日,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二階段的帷幕,這將是中國建設太空站之前最後一次全面的技術驗證。

  按照計劃,10月中旬,中國兩名航天員將乘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上與天宮二號實現對接,在天宮二號內完成30天的中期駐留,以此突破和掌握「再生式生命保障」等太空站關鍵技術,並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技術試驗,為中國後續太空站建造、運行等各項準備工作奠定扎實基礎,積累寶貴的一手經驗。

  1992年中國已經確立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為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為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為太空站階段,即在太空建立短期自主飛行、長期有人照料的大型太空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