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上月國內CPI同比走勢溫和回落,PPI同比跌幅亦續改善,通脹形勢對貨幣政策料不會構成掣肘。分析稱,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早期復甦期,在不出現極端狀況前提下,下半年決策層或不會使用降息工具,但為應對英國脫歐可能帶來的外部衝擊,降準工具仍有使用空間。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現時中國經濟正處早期復甦階段,預計名義利率將維持相對穩定,年內中國央行料不會使用降息工具。至於降準方面,當前銀行表外資產的快速擴張,降低了存款準備金率約束的有效性,並導致「有效準備金率」顯著下降,預計年內降準空間已經收窄,「我們將今年降準預期,從此前的4次修正為1次」。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表示,當前市場整體利率水平已處較低位置,預計年內降息空間已經不大。他認為,未來中國央行料繼續借助逆回購、SLO、SLF、MLF、PSL等結構性工具對流動性予以調控,上述工具對傳統的降息、降準工具亦能起到一定的替代效果。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提醒說,英國脫歐公投後,中國外需料受牽連,但決策層已表明決心力保全年經濟增速目標的實現,因此必要時決策層或再加碼政策支持的力度。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為對沖中國製造業投資的下滑,下半年政府基建穩增長力度料再加碼,但鑒於英國脫歐可能引致的外部衝擊,預計降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大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