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月8日,守礁官兵與建設者在南沙群島美濟礁舉行升國旗儀式\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將於7月11日發表署名「國紀平」文章,以6000餘字篇幅論述南海島礁的歸屬、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背後的國際法問題等。文章指出,如果今後別國都效仿菲律賓的惡劣先例,將破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建立的國際海洋秩序,對現行國際秩序構成重大威脅。
據中新社報道:署名文章稱,很多西方專業法律人士都對強制仲裁程序被濫用表示擔憂和關切。
文章指出,如果今後別國都效仿菲律賓的惡劣先例,只要將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包裝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釋和適用問題即可提交仲裁,不僅會讓30多個締約國所作排除性聲明成為一紙空文,也將傷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信譽,破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建立的國際海洋秩序,對現行國際秩序構成重大威脅。
美菲聯手仲裁庭對華設「局」
文章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完全是一個由美國鼓動操縱、菲律賓挑頭、仲裁庭客觀上予以配合的針對中國的一個「局」。文章指出,中方不參與、不接受立場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據,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法擴權、濫權,才是在真正破壞國際法。因此迄今已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明確表示支持中方在仲裁案上的立場。
文章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二戰結束後數十年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因為南沙群島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和相關領土安排的一部分,受到《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保護;否認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就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否定,就是對國際法的公然違背。
文章強調,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中國在南海問題產生後的幾十年裏從未主動挑起爭議,也沒有採取任何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的行動。
文章指出,中國最先提出並始終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堅持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按照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所確定的原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與南海聲索國之間建立信任的途徑;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切實保障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
美行徑暴露「帝國思維」
文章指出,南海問題從2009年開始步步升級,美國的「戰略轉變」提供了「最有解釋力的視角」。美國借南海問題無端抹黑中國國際形象,以所謂「航行自由」為藉口炫耀武力,迫切希望把南海問題引向多邊化、國際化,妄圖給中國施加所謂外交壓力。
文章還指出,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唯一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家,對待國際法「合則取,不合則棄」,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帝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