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6月8日訊(記者 葛衝)中國首次決定給予美國2500億元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RQFII),僅次於給予香港2700元的可投資額度。專家認為,中國此舉豐富了人民幣回流渠道,來助增強境外持有人民幣的動機和意願,進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中國外彙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本報指出,中國給予美國相關額度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她分析,中方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作出這一決定,顯示出中方的一種姿態。目前,美國財長等對人民幣彙率等問題對華釋放出很大壓力,中方此舉是主動化解一些可能的風險和壓力,這對中美合作以及中美關係穩定的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
譚雅玲稱,相對於美元在全球難以抗衡的地位,中國正通過自己化解自己的問題,來推進市場向積極向上的方向改革和變化,這對人民幣市場本身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本報指出,中國決定給予美國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本身豐富了人民幣回流渠道,來增強境外持有人民幣的動機和意願,進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梅新育表示,以前中國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度不是很高,但現在國內金融市場規模已具備一定深度和廣度,已難以被境外金融大鱷所操縱,擴大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條件已經具備,中國通過擴大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進而可以擴大國內金融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開放度,讓他們有更多的人民幣資產可以選擇,增強其持有人民幣意願。
梅新育稱,中國從香港起步推動RQFII是穩妥,但從長期看,人民幣要真正能國際化,還需要主流金融市場,即美歐投資者能夠接受人民幣,這次對美國投資者開放顯然具有特彆意義。美國現在是國際金融體係的中心國家,美國的投資者如果目前願意接受和持有人民幣資產,那麼這就意味着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接受程度通過一次大考。
有輿論分析認為,中國此舉顯示中國有意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但譚雅玲對此並不認同。她稱,一個貨幣的自由化或國際化程度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美元的霸權地位越來越強是因為美國的實體經濟越來越強,美國經濟進行了升級換代,所以美元地位的擴張達到頂峰時代,而人民幣化在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進程中實體經濟的支持度正在減弱,如果隻希望通過外圍國際市場或離岸金融市場的加速發展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將未難過於簡單。
這位知名專家提醒,中國決定給予美國2500億元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在帶來好處同時,也會給監管和市場定力帶來更大的考驗,要把風險評估的更多一些。她說,中國的貨幣被外界接受是因為中國的外貿,中國外貿托起了中國的貨幣,中國貨幣要在國際市場立足,要看中國的外貿情況。
譚雅玲指出,中國對美國金融市場重視程度的提升,反映出中方看清了國際金融的格局和大的方向,這對中國改革和發展是非常好的,但同時過多把市場引入發達國家,也可能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風險,因為這可能在貨幣的順序上和改革的路徑上,有點顛倒了國內和國外的配置,令側重點更多放在國外,而對國內重視程度有所缺失。她強調,現在的改革隻是中國所有改革中的一部分,不要把這部分渲染地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