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家國情懷\根在五邑因僑而興

時間:2019-04-12 03:17:21來源:大公報

  圖:華僑「關魯威」的捐款收據

  出境旅遊,已經是很多國人的休閒度假方式,隨着中國國力強盛,拿着一本護照走天下也變得越來越便捷。時光倒退上百年,晚清時很多五邑人也拿着薄薄的一紙護照、坐着輪船飄洋過海,然而等待他們的卻不是「金山夢」,而是賣身做苦力的開端。遭遇歧視等各種不公平待遇,他們都渴望祖國強大。於是,從晚清到抗日戰爭,再到新中國建設,海外華僑為國效勞的身影從未缺席。

  步入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根在五邑」四個大字,也許就是對海外華僑家國情懷最好的詮釋。晚清護照、口供紙、音譯字典、匯款單……近一萬平方米的博物館中,呈現着江門五邑的歷史與變遷。展品中,有很多與孫中山革命、抗日戰爭及新中國建設相關的文物。

  在展覽中,記者看到了很多張「關魯威」先生在民國三十幾年的捐款收條,他幾乎每月都會有一筆捐款,而每一筆捐款的金額都不過是5元、10元等,從這些小額捐款中不難看出他並不富裕,然而生活的艱辛也不能阻擋他抗日救國的熱情。而更多的海外華僑子弟,直接投身到戰爭中。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由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是中國戰場抗擊日本空軍的主力,其空勤大隊95%都是美籍華人,江門市五邑籍僑胞更是重要組成部分。台山籍加拿大華僑馬紹基就是其中一員,他曾駕機飛越「二戰」期間三條著名國際航線中最具危險性的一條「駝峰航線」337次,為中國軍隊補充物資以維持抗戰。

  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中最催人淚下的展品,則是一張1940年的賣子契約:為發動華僑籌賑救國,鄭潮炯背着兒子,穿着現已捐給家鄉的衣服,肩搭布袋,踏上了義賣救國的漫漫長路。為了支援抗戰,鄭潮炯甚至把妻子肚裏懷着的孩子賣掉了,得款80元,全數捐給了籌賑會。這一罕見的義舉,更是轟動了海外華人社會,激勵更多華僑捐款抗日救國。

  江門因僑而立、因僑而興,五邑華僑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不僅僅體現在危難之時,也體現在尋常生活中。當年,「有銀好寄回」的華僑們贍養家人並支持當地建設,僑匯成了僑眷賴以為生的主要經濟支柱,也是僑鄉經濟的重要來源,那些五邑華僑的血淚史和奮鬥故事,就是「桑梓情深、血濃於水」最好的證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