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巴塞爾風靡有因\藝術盛宴的附加效益

時間:2019-04-04 03:17:12來源:大公報

  圖:巴塞爾藝術展是一個由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交叉所形成的特殊場域

  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破紀錄的吸引了八萬八千人參觀,如今的它不僅是一場以交易為主要目的的藝術展,更成為藝術與文化的符號盛宴,人們在這裏標榜品味、炫耀生活,攢動着擠向藝術展背後的精英圈層。

  小 惠

  巴塞爾藝術展上周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作為一個以交易為主要目的的藝術展,巴塞爾顯然已經超越其本身的意義,進階為一場藝術與文化的符號盛宴,成為一個由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交叉所形成的特殊場域。

  在巴塞爾現場大致有三類人,買家、賣家以及觀眾。買家與賣家構成展覽交易的主體與核心,兩者交換彼此的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而對於蜂擁而至的觀眾,他們未必個個都懂藝術、愛藝術,很多人打卡看展只是出於一種社交需要,以標榜自己的品味、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一次向巴塞爾藝術展背後的精英圈層的招手與靠攏。

  圖:看展以培養品味

  文化品位在現實社會中是分級的,以藝術展覽為代表的較為「高級」的品味,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才可培養。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任何品味都不是自然、純粹的,而是習性、資本和場域互相作用的產物;一個人的審美意向描繪了他的地位,並讓他與更低層的群體產生距離。藝術品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看懂,一幅畫作裏大量的符號隱喻、一件攝影作品背後所暗含的人文歷史等,要求觀眾具備解讀的能力。比如這次展出英國著名普普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一九八五年的作品《亨利讀物》(Henry Reading),一幅2.4米高的拼貼畫,以霍克尼的好友、策展人及藝術評論家亨利.格爾德札勒(Henry Geldzahler)為模特兒。要看懂這幅畫,不僅需要了解霍克尼的風格、格爾德札勒的生平以及他們之間的故事,還需要對普普藝術和立體主義有基本的認知,否則都無法解碼這個作品。品味的訓練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它基於時間與金錢,又高於時間與金錢。

  巴塞爾無疑是一個訓練品味和證明品味的好場所,一方面,有錢有閒階級通過看展的行為,不斷強化對自我品味的培養與提升;另一方面,培養出對藝術的喜愛也在強化和美化他們對自我階級的想像。品味構成一種隱秘而牢固的階層區分。

  圖:觀眾過渡成買家

  對主辦方而言,八萬多觀眾帶來的收益恐怕也就是幾個畫廊的租金,門票的必要性不在於盈利,而在於設置門檻。在現場,看展的人要麼是被邀請而來,要麼是自己買票而來,三四百塊錢一張的門票實際上是對觀眾的一次篩選,這些觀眾此時或者並不足以成為買家,但不管他們來此是出於虛榮還是出於熱愛,至少他們是願意為藝術花錢的人,換言之,就是潛在客人。

  主辦方對於這些觀眾的湧入是樂見其成的,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藝術,還在現場組織了導賞團。觀眾在場內累積文化資本,在場外累積經濟資本,只要百分之一的人能實現從觀賞者到消費者的跨越,對藝術市場的繁榮而言也就足夠了。

  下期「文化觀瀾」將於4月18日刊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