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奧斯陸處處是藝術

時間:2018-12-07 03:17:11來源:大公報

  圖:入秋後,奧斯陸沒有一處不美

  挪威首都奧斯陸坐落於奧斯陸峽灣和蒼翠的森林之間,自然美景與都市風貌融為一體。雖然人口不多,熱鬧程度難和香港匹敵,但在北歐已經算是繁華的文化藝術中心了。\常欣悅 文、圖

  提及挪威的藝術品,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愛德華.蒙克的《吶喊》。生於1863年的蒙克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也是挪威國寶級的人物,從一落地你就會在奧斯陸機場看到各種跟蒙克有關的藝術作品。

  如果有機會去當地人的家裏坐坐,你會發現,他們的家裏都有一些跟蒙克有關的小擺件,杯墊甚至紙巾上都印着《吶喊》的圖畫。但是想要看原版的《吶喊》,還得去挪威國家美術館。

  美術館看《吶喊》原作

  今年的奧斯陸經歷了「酷暑」,熱得讓人只想往森林裏跑,往湖裏跳。所以儘管已經在這裏住了三個多月,到了入秋,才想起來要去博物館看看。

  秋天的奧斯陸沒有一處不美麗,整個城市都像一幅畫,落葉和果實比盛夏的花朵更絢爛。電車穿過楓葉傾落的小街,見過歌詞裏才有的途景,就到了國家美術館。該館成立於1842年,原本位於挪威王宮內,到了1882年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現在的美術館是一棟赭紅色的建築。常展《生命之舞》是歷史敘述性的展覽,分展區按年代劃分,旁邊的解說簡明易懂,一點都不晦澀。它包含的展品不止產自挪威,在這裏,你也可以看到馬奈、莫奈、雷諾瓦、高更和畢加索等西歐近現代繪畫名作。另外,因為毗鄰俄羅斯,當地俄羅斯移民非常多,國家美術館裏也收藏了不少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品。

  總體來講,相比起法國美國甚至香港的藝術館,挪威國家美術館裏的收藏並沒有讓人覺得很驚艷。從古典雕刻、宗教畫,到北歐現實主義自然風景畫,四平八穩。布展風格也很簡潔。北歐除了有著名的極夜,每年也有三個月的極晝,但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北歐畫家都喜歡畫星空,畫黑夜,畫蒼涼的大地和憤怒的海浪。站在這些畫前,感覺室內氣溫瞬間降三度。

  唯有蒙克,精神分裂。用筆豪邁,色彩豐富,誇張的表達,人物眼神到位。他的作品,將情緒可視化。

  講真,著名的《吶喊》其實是一幅非常小的畫作,放在展廳裏並不是那麼起眼。這就和到凡爾賽看《蒙娜麗莎》一樣,猛然間覺得,原來不過如此。可是蒙克並不止於《吶喊》。一趟下來,我反倒覺得他的其他作品更加迷人。所以,又轉頭去了蒙克博物館。

  秋色濃郁如一幅畫

  奧斯陸不大,交通也很方便,去哪裏都用不了一個小時。從國立美術館回到市中心火車站,即便是步行也只需要不到二十分鐘。在還沒有太冷,天色還沒有變暗的秋天,步行在奧斯陸街頭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建築物都建自19世紀,奧斯陸政府對於老房子十分呵護,雖然房屋密度相對較低,不像香港的天際線那麼豪氣,但奧斯陸的街景也是很美的。因為密度低,這是一個實際舒適度大於照片美觀度的城市。走在路上,別舉相機,只用眼睛,每一處都是美好。

  如果搭乘20路公交車,蒙克博物館有屬於自己的一站,下車就到,非常方便。博物館的門面不大,但是看得出設計精巧,採用大量玻璃,讓人感覺明亮舒適。門口有咖啡廳,旁邊是植物園,當下這個季節非常適合在這裏過一個慵懶的下午,曬曬太陽,喝杯咖啡,聽風看落葉,黃燦燦的一片,在頭頂,在眼前,在腳下。

  博物館門口的保安雖然面無表情,從頭到腳散發着北歐人內斂的氣質,彬彬有禮一言不發,但嘴角超顯眼的「達利鬍鬚」不小心透露出了他內心的俏皮。

  蒙克博物館開辦於1963年,當時正值蒙克誕生100年。館藏1150幅油畫,7700幅素描,包括《吶喊》多個版本的初稿。因為作品太多,展覽是定期找主題,循環選作品,而非一次性全部展出。

  目前舉辦的這場展覽,策展人是現居阿姆斯特丹的南非女畫家馬林.杜馬斯。她和蒙克一樣,也被稱為「精神表現主義者」。

  蒙克博物館堪玩味

  蒙克的人生前半段被一連串暴風驟雨般的死亡所淹沒。家人相繼去世造成了的持久性的傷痕,死亡也成為他藝術創作的主軸。展館裏有一系列作品是描述死亡這個主題的,但並沒有恐怖和陰暗的感覺,更多的是在表達一種間隔與迷茫,在面對死亡時那種想要訴說痛苦的慾望,以及壓抑痛苦的無聲嘶喊。

  蒙克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小朋友面對父母或親人死亡的畫面,他一生活在年少喪母的回憶中,最後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承載焦慮的容器,而繪畫成為了情緒宣泄的途徑。

  如果沒有時間,兩個館相比,我會更推薦後者,畢竟來挪威看藝術,最重要的還是看蒙克。

  逛蒙克博物館,像是接受了情緒的充電。想要恢復平和,儲備正能量,可以出門左轉過馬路,到奧斯陸大學的植物園曬曬太陽。紫色的薰衣草,紅色的楓葉,樹上掉下來的熟蘋果,和灌木叢裏的紅梅子,秋天的陽光下,植物園是一張飽和度很高的相。

  這是當地人帶小朋友過周末的好去處。家長們坐在草坪上看書,小孩和狗在摔跤。如果幸福生活有公式,大概就是這樣吧。植物園後面是自然博物館。跑累了進去轉一圈,寓教於樂。

  Grünerløkka看塗鴉

  離開植物園,坐車回城裏晚飯,可以到奧斯陸版PMQ走一走。Grünerløkka是當地的街頭藝術聚集區,沿河一條路,滿牆是塗鴉。

  不知道是不是生活太富足了,奧斯陸的塗鴉總給人一種明明「卡哇伊」,卻偏想玩深沉的錯位感,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嫌疑。河裏成群的小鴨子,給塗鴉街更平添了幾許可愛。

  這裏吃喝盡有,各國菜式。一餐晚飯,價錢在人均兩三百港元左右,吃什麼風格都無所謂,但是來了挪威,非常推薦選擇海鮮。魚類貝類,又鮮又大。反倒是豬牛羊肉,可能並不符合中國胃。挪威奉行人道屠宰,殺畜之前不放血,所以肉質和我們通常吃的不太一樣。

  酒足飯飽之後,Grünerløkka也是夜生活的好去處。可以嘗試一下樓上酒吧,聽DJ打碟。這裏的人因為工作節奏慢,所以個個都有業餘愛好,而且每個人都在極度認真地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來到挪威後,我認識的第二個當地人,是個奧斯陸大學的博士生,但他同時也是兼職DJ。第一次來Grünerløkka就是為了要給他捧場。北歐的夜生活當然有傳說中的重金屬,但也有小清新的電音。約上三五良友,聽聽打碟喝喝小酒聊聊日常,看夜幕降下,看路燈亮起,甚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